帶着疑問來,學到辦法走!湛江探索村幹部“雙交流雙考核”機制-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1/20 14:23:57
來源:南方+

帶着疑問來,學到辦法走!湛江探索村幹部“雙交流雙考核”機制

字體:

“以前是書記幹,大家看。現在轉變為大家跟着書記一起幹,村裏各項工作都動了起來。”不久前,湛江雷州客路鎮宅仔村摘掉了“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帽子”,一位村民高興地説。

這得益於村幹部“雙交流雙考核”機制。經過一系列打破傳統村域限制的換崗學習和整改考核,宅仔村的“兩委”班子凝聚力明顯提高。

近年來,湛江指導各地推行後進村幹部輪崗“跟班”學習、先進村幹部換崗“傳幫帶”的“雙交流雙考核”頭雁培養機制,提升村幹部能力水平。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湛江以黨建為引領,聚焦“百千萬工程”實施,進一步優化村幹部“雙交流雙考核”工作機制,鍛造了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雁陣”。

客路鎮宅仔村幹部調研農作物生長情況。 客路鎮宅仔村供圖

交流式換崗幫帶

激勵幹部充電蓄能

在推進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中,雷州以雷州客路鎮為首個試點,探索實施“雙交流雙考核”機制。

在雷州市白沙鎮,該鎮黨委確定27名年輕村“兩委”幹部,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換崗學習”工作。

回到家鄉陳家橋村的鄉賢唐安創便是其中一位,他初任村委委員,被安排到洪富村換崗學習。換崗學習期間,唐安創隨骨幹幹部參與土地矛盾糾紛等各項工作,綜合素質能力大幅提升。

實踐出真知。回到本崗後,唐安創立馬將所學經驗“複製粘貼”。與此同時,洪富村莫文馳換崗到陳家橋村學習,並將好的工作作風和做法帶回本村。

通過互助式結對換崗學習,“書記帶書記”、骨幹帶“小白”的導師幫帶方式,換崗幹部實現“帶着疑問來、學到辦法走”。

“開展‘雙交流雙考核’是以雙向交流提升作為村幹部蓄勢提能的‘加油站’。”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湛江一方面安排工作能力不強的村幹部到工作亮點突出的行政村“跟班”學習;另一方面,抽調個別工作實績突出的“兩委”幹部到“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進行“傳幫帶”。目前,湛江全市已有17個鎮(街)72個村(社區)84名村“兩委”幹部進行了“雙交流雙考核”,進一步激發了村幹部工作動能。

橫縱式取長補短

現學現用實幹建功

在雷州實踐的基礎上,湛江在全市分批開展村級幹部跨村之間“橫向”交流任職,並安排村級幹部到上級部門進行“縱向”跟班鍛煉,幫助其提升專業能力。

廉江市青平鎮與白雲區同和街道簽訂黨建聯建共建協議,在教育、醫療、人才等方面交流合作。繼在廉江青平鎮黨建辦跟崗學習後,新開路村黨支部書記陳兵去年底被派往廣州市白雲區同和街道同和聯社跟崗學習一個月。

受到白雲區電商助農 啟發,陳兵發動當地商會捐助1萬元用於盤活新開路村原紅橙果園。回崗後,他現學現用,搞起直播帶貨來,線上下單和線下引流消費者入園採摘,助農銷售紅橙達2000多斤。

雷州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探索“雙交流雙考核”模式中,雷州打造“村級書記講學論壇”,讓村幹部更好相互交流,也在歷練中培育與發現優秀“頭雁”。

在雷州調風鎮,看到換崗地祿切村的火龍果、荔枝、甘蔗等規模化種植帶來的經濟效益,裏仁村黨總支副書記程南忠瞬間開了竅:“我們村農作物種植品種單一,要學習祿切村,通過農作物多樣化壯大村集體經濟。”

此外,在換崗學習中,換崗幹部的加入使“原配”“兩委”班子更活躍,打破地域限制,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五字工作法”

選准考實換崗隊伍

“選、配、幫、考、推”——湛江指導雷州等地通過“五字工作法”,不斷完善“雙交流雙考核”機制,在“選”字上謀劃,在“配”字上用功,在“考”字上求實效,在“幫”字上發力,在“推”字上提升,確保機制行之有效。

各鎮(街)在“選”字上下功夫,解決好“選派什麼樣的人”的問題,統籌做好部署安排。

在“派出去”人員跟班學習的同時,從各鎮(街)其他村或社區挑選比較優秀的幹部到軟弱渙散村開展“傳幫帶”工作,讓留在本村工作的村幹部同步跟班學習。

在推行換崗學習工作中,挑選人選、匹配崗位是前提和基礎,幫學帶學是關鍵。各鎮(街)分別建立周小結、月匯報制度,及時掌握參與“導師”和“學員”具體情況。

“換崗學習”期限即將結束時,換崗幹部須面向所在鎮或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總結述學,並由幫學帶學的村幹部進行點評,提出是否准予“學習畢業”的意見建議。

最終,鎮(街)黨(工)委召開會議,進行集體研判並作出決定:對考核合格的“學員”,組織安排返回原單位工作;對考核未通過的“學員”,延長“換崗學習”時間,直至完成學習目標任務,或者予以辭退免職,另選“新人”。

吸納鄉賢入列

全面鍛造“頭雁”隊伍

實施“百千萬工程”,育強“頭雁”至關重要。湛江進一步拓展針對村“兩委”幹部的“鏈式培育”機制,全面鍛造“頭雁”隊伍。

廉江市青平鎮新樓村委會主任謝禮永是退役軍人出身,在青平鎮黨政辦跟班學習一個月回村後,他將所學所想運用到産業聯興等“七聯”服務中去。創新工作措施的同時,謝禮永將在外鄉賢團結起來,吸納和培育他們成為村幹部,引導他們回村投資創業。

“這是鄉賢幹部回鄉投資的項目,將建成集農産品集散和農業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基地。另一名鄉賢幹部也確定回鄉和村委會合作共建米廠。隨着一個個項目的落地,村集體經濟收入更有盼頭了。”謝禮永説道。

在經濟發展中,鄉賢的作用不可小覷。湛江引導鄉賢回鄉,通過創業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形成“引回一名鄉賢、建強一個支部、發展一項産業、集聚一批人才”的鏈式效應。

此前,湛江制定《關於開展“鄉賢回歸”行動培育“農村頭雁”促進“百千萬工程”實施的方案》,將政治硬、素養高、能力強、作風優和群眾基礎好的鄉賢人才列入後備人才庫。對接2026年村級換屆工作,湛江將通過暢通回歸渠道、優化創業環境等措施,支持引導廣大在外鄉賢回歸。

記者 林露

通訊員 林艷芳 湛組軒

【糾錯】 【責任編輯:李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