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5月25日電(盧鑒)延續史上最大規模廣交會讓萬商雲集 “鏈結”全球的“福”利,2023年一季度廣州服務業加快復蘇。如何讓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更多的市場主體有“服”同享有“福”共贏?5月25日,在“廣州有服同享”服務業擴大開放暨世界灣區服務業合作圓桌會上,全球政企學研代表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試點半載 廣州“服”貿機遇全球共享
全球嘉賓齊聚廣州。新華網發 (主辦方供圖)
2022年12月20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在瀋陽等6個城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批復》公布,廣州等六市獲批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2023年1月10日,商務部發布《廣州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方案共有130項試點任務。
“取消對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已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的數量要求”“允許外商投資舉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廣州越來越開放的營商環境,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廣州市商務部門和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22年,廣州市場主體達315.55萬戶,在穗投資世界500強企業累計335家、項目1658個。
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藤野篤哉認為,廣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的多項措施,對外資企業扎根廣州發展提供了支持與保障。比如“鼓勵智能裝備産業企業拓展增值服務”的措施,激勵日立持續用數字技術和“雲服務”推動電梯管理數字化轉型和電梯維保服務的響應效率。此外,“為境外人才&&境及生活就業作出便利安排”的措施,體現廣州的營商環境在不斷優化,這為企業日常技術交流、專家往來提供了很大便利。
廣州市副市長譚萍指出,自廣州獲批開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近半年以來,服務業發展成為拉動廣州GDP的重要驅動因素:2023年一季度,廣州市服務業增加值5259.34億元,同比增長3.7%,佔GDP的比重75%,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約130億元,同比增長21.2%。目前,廣州已形成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産業、金融業、信息服務業等七個增加值超千億元服務行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魏建國認為,未來五年,粵港澳大灣區將促進全球服務業繁榮與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會展、競賽、表演、音樂節和郵輪等産業方面潛力巨大,它的服務貿易將引領和促進全球經貿發展。”
廣東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容佩嬋&&,廣東省商務廳將全力支持廣州市高質量高水平落實試點工作,以服務業擴大開放推動市場化改革,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協調發展,為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服務業創新發展發揮帶動作用。
跨境數據要素高效配置 “數字灣區”有“福”同享
跨境數據要素的高效配置,是粵港澳三地服務業“軟聯通”的重要發力點。
本次會議上,由廣州市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評選的廣州市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十大企業實踐案例發布,廣州南沙諾華數據有限公司《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流動,拓展跨境數據核驗應用場景》等案例入選。
諾華誠信首席執行官何佳意説:“我們與廣州南沙政府合作共同打造‘大灣區跨境數據互信互認&&’,接入粵港兩地合規數據源,解決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跨區域身份認證的難題。2022年我們跨境數據核驗超過150筆。”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主任、研究員葉輔靖認為,廣州要在更好地統籌安全與發展、安全與開放的關係,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前提下,通過建立技術創新服務體系試驗區,撬動大灣區更廣泛更深層的數據合作和創新探索。
新華社記者李姝莛主持圓桌會。新華網發(主辦方供圖)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認為,廣州在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應用方面具有獨到優勢,希望廣州依託産業優勢,豐富 數字化應用場景,發展高水平數字服務外包,引領協同發展,並借助服務業擴大開放契機,加快“數字灣區”建設。
本次圓桌會由廣東省商務廳和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商務局、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廣東中心承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