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活動中,無人機組成開平碉樓的圖案引得嘉賓紛紛舉起手機拍照。
5月16日至18日,2023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在江門舉行,作為2023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活動昨晚在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舉行。活動通過非遺展示、美食品鑒、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讓嘉賓領略韻味僑鄉、品讀人文灣區。
嘉年華活動舉行了文藝匯演,文藝匯演圍繞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魂”“夢”編排,分為“同根:切切故鄉情”“共魂:傳新僑文化”“逐夢:揚帆大灣區”三個篇章,展示江門獨特的“僑文化城市記憶”,展現“中國僑都”與世界對話溝通、交流互鑒的城市張力,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這片土地帶來的無限生機和機遇。
文藝匯演上,祖籍開平市的香港青年吳學明首次帶領他的無人機團隊返鄉表演。800架無人機騰空而上,在僑鄉夜空中熠熠生輝。這次無人機表演展示10個美麗圖案,其中有開平碉樓、大眼雞船等。據了解,吳學明是2023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嘉賓之一 ,參加了“僑青發展”平行分會的討論。“大灣區融合就是要加強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聯動,以及城市與國際間的聯動。”吳學明説。
昨晚,在赤坎華僑古鎮道路兩旁,融入開平碉樓、醒獅、舞龍、魚燈等中國傳統和僑鄉元素的嘉年華迎客標誌格外醒目,入口走廊兩側和上方的魚燈光彩照人。活動還展示了泮村燈會、荷塘紗龍、浮石飄色、醒獅、蔡李佛拳、咏春、鎮濠泥雞、開平灰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盡顯大灣區人文魅力。
在嘉年華活動舉行期間,白沙茅龍筆製作技藝、荷塘紗龍、宮燈製作技藝、羅氏柑普茶製作技藝、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蔡李佛拳、廣東音樂、&山浮石飄色等來自江門五邑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同步亮相,向嘉賓游客展示底蘊深厚的僑鄉歷史文化。主辦方還邀請潮汕的非遺項目——英歌舞等飽含僑鄉文化的項目助陣,讓參與活動的嘉賓感受濃濃的僑味。
荷塘魚餅、外海面、大有涼果、海晏牛雜、冬蓉餅、赤坎豆腐角、百合餃子、古勞魚皮角、恩平燒餅……昨晚,來自“世界名廚之鄉”江門的數十款名小吃,也讓嘉賓在一飽口福的同時,直觀感受到僑鄉獨特的美食技藝。(全媒體記者黃文生、於濤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