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山區舉辦政策推介會,介紹《南山區支持産業發展“六個券”行動方案》與《南山區支持創新創業“六個一”行動方案2.0版》方案有關情況。該政策圍繞企業研發、生産、推廣、流通、消費全鏈條,以及人才引育、創業投資、場景開放等全周期關鍵環節,進行精準資源整合,旨在降低企業創新門檻,推動産業升級。

在“六個券”政策體系中,“模型券”這一創新支持政策成為人工智能領域關注焦點。
“模型券”聚焦大模型應用與 AI 智能體開發環節,對符合通過雲服務商平台搭建大模型應用、AI 智能體或開發 AI 硬體等人工智能産品條件的企業,按照不超過上季度實際投入金額的50%給予補貼,單家企業每季度最高可申請 100 萬元。
這一政策精準切中 AI 企業算力成本高、研發周期長的痛點,將資金補貼轉化為企業技術創新的有力支撐。政策體現了南山區運用政策工具精準破解技術難題的治理智慧,也彰顯了深圳在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實力與産業協同效能。
在推介會現場,十方融海小智AI産品研發負責人唐凱峰在現場算了一筆賬:依託模型券補貼,企業每年可申請數百萬元算力支持,直接大幅降低企業研發成本。這筆資金將被迅速投入到大模型訓練中,推動其自主研發的國産多模態AI交互系統“小智AI”在語音、圖像、文本及情感計算維度實現技術迭代。
該系統整合多個維度,可實現機器對人類情緒的精準感知與動態回應。據了解,小智AI作為十方融海的開源大模型,在2024年底將核心架構向全球開發者開放,通過 MCP 協議實現跨設備智能體調用。基於該架構的開源項目已吸引8萬名開發者參與,接入近100萬台硬體設備,日均處理對話900萬條。此次南山區模型券政策極大降低了企業算力採購成本,同時,政府搭建的相關平台幫助企業快速對接雲服務商與生態鏈企業,有效縮短技術合作周期。
南山區副區長李志娜在推介會上強調:“模型券不是簡單的資金補貼,而是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全周期支持體系的關鍵支點。”
這種系統化思維在十方融海案例中得到生動詮釋:政策工具降低企業創新門檻,企業技術突破反哺産業生態,最終形成“政策—技術—市場”的良性循環。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南山區人工智能産業集群産值規模達989億元,人工智能百強企業在全市佔比超五成,規上企業超1300家,專精特新企業超5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800家,産業集聚效應顯著,呈現出頭部企業引領、眾多創新型企業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起點,南山區通過政策創新釋放的“乘數效應”正逐步顯現。
南方+記者 曾子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