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影放映告別“打遊擊”,惠州博羅推動室內固定放映點全覆蓋-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5 11/12 11:53:11
來源:南方+

農村電影放映告別“打遊擊”,惠州博羅推動室內固定放映點全覆蓋

字體:

近日,一場特殊的電影放映活動,在位於惠州市博羅縣城的文化館小劇場舉行。

博羅縣讓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從“戶外流動”轉向“室內固定”。

博羅縣讓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從“戶外流動”轉向“室內固定”。

這是博羅首批建設的50個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室內固定放映點之一。活動的舉行,同時意味着博羅縣在全省率先啟動全域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室內固定放映點建設。

讓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從“戶外流動”轉向“室內固定”,是博羅縣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推動優質電影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的探索。據了解,博羅縣計劃2027年實現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室內固定放映點全覆蓋,打造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光影情暖博羅”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從“戶外流動”轉向“室內固定”

在村裏的空地上,帶上自家的小板凳,一起觀看露天電影,曾是不少農村孩子的集體記憶。那時,一張張流動的銀幕,隨着放映隊越過田埂奔向城鎮鄉村,走進千家萬戶,為老百姓帶去無數歡笑與感動。

“只有一些塑膠凳,去晚了還沒有地方坐,常常都是站着看。”出生於70年代的博羅市民鄒麗華依然記得,兒時和玩伴在村口在村裏看電影的情景。

然而,隨着農村社會結構、人口流動與居民文化需求的深刻變化,傳統露天流動電影放映模式面臨多重挑戰:觀影群體萎縮、服務形式單一、體驗感差、受自然條件制約大,導致公共服務效能下降。長期以來,“一人放映一人看”成了部分地區露天電影公益放映的真實寫照。

不僅如此,以往公益電影放映的影片往往內容陳舊,多是城市影院已經下線很久的過時影片,也成了農村觀眾集中反映的問題。在電視普及、網絡進村、智能手機廣泛使用的今天,公益電影放映的形式相對單一,忽視觀影環境和觀眾體驗等核心要素,更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博羅縣在落實“每村每月一場”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持續調整不超過 10%的現有農村電影公益放映任務場次,開展公益電影進機關、進社區、進企事業單位、進校園、進軍營活動,在社區廣場、企事業單位、學校等人流密集場所放映。同時探索嘗試“電影+”融合模式,結合理論宣講、志願服務、文化沙龍,讓電影空間成為集觀影、宣講、閱讀、便民服務於一體的“社區文化客廳”,實現從單一功能向複合服務的升級。

2024年起,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場館等現有設施,博羅縣加快推動公益電影從“戶外流動”轉向“室內固定”。此舉不僅提升了觀影體驗,也實現了“低投入、高效率”的場所復用,群眾參與熱情顯著回升。

公益放映告別“打遊擊”狀態

今年9月,中共中央宣傳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文藝賦美鄉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下稱《方案》),提出十項重點任務,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更好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只有與時俱進、主動創新,才能讓文化惠民更合民意、更暖人心。”博羅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趙碧波&&,在《方案》印發後,博羅聞風而動、率先探索、系統謀劃,推動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從“流動室外”向“固定室內”全面轉型。

博羅縣計劃2027年實現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室內固定放映點全覆蓋

博羅縣計劃2027年實現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室內固定放映點全覆蓋。

據悉,博羅縣室內固定放映點建設主要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場館等現有場館設施,通過微改造、軟升級實現功能疊加,觀影也不再需要等待流動放映隊的偶爾到訪,而是可以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享受高質量觀影服務,真正實現從“偶爾看得上”到“常態看得好”的轉變。

不僅如此,博羅縣同步&&了《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室內固定點放映服務規範》,通過統一標識、規範服務、明確“點長”職責、對接專業放映隊伍等措施,建立起職責清晰、協同高效的運行機制,讓電影公益放映服務從此告別“打遊擊”狀態,進入規範化、標準化發展新階段,為室內固定放映網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制度基礎。

據悉,博羅還將引入商業影院參與公益放映,既提升服務品質,也為影院引流,形成公益與市場良性互動。

博羅縣首批50個縣鎮、中心村農村公益電影固定放映點正式啟用並集中授牌。

博羅縣首批50個縣鎮、中心村農村公益電影固定放映點正式啟用並集中授牌。

50個固定放映點集中授牌

或許更讓群眾期待的,是博羅農村公益電影室內固定點,不僅在縣城,在鄉鎮、鄉村也都有。

當晚,全縣首批50個縣鎮、中心村農村公益電影固定放映點正式啟用並集中授牌。這些點位覆蓋縣級文化場館、各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綜合文化站以及一批條件成熟的中心村(社區),初步構建起“縣城引領、鎮街樞紐、中心村補充”的三級公益電影放映網絡。

博羅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這一網絡建設是落實文藝賦能鄉村發展的重要舉措,推動公益電影從過去“零星流動”走向“全域固定”,推動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覆蓋。這些轉變不僅提升了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的觀影體驗,也豐富現有場地設施的應用場景,使農村電影公益放映點從“流動的星空”變成“暖心的客廳”。

博羅縣文化館副館長張佩賢是首批50個放映點的“點長”之一。張佩賢&&,將嚴格落實放映制度,提前發布影片信息,主動收集大家的點片需求,當好群眾與放映團隊的“橋梁紐帶”,讓百姓看上想看的電影。

“你想看,我來放”,“點片制”是博羅縣農村電影室內固定放映點創新的互動形式。通過公眾微信號、鎮(街道)和村(居)微信群等平台,各固定放映點提前一週發布預告片單,開設線上點片通道,讓群眾通過微信公眾號線上投票。針對老年群體,設置線下“點片箱”,由村(社區)工作人員協助徵集意見。這一“群眾點單、中心派單、放映點接單”精準選片機制也是博羅在全省的率先嘗試,真正實現“想看什麼,群眾説了算”。

對於“點片制”,鄒麗華很是期待。“我喜歡青少年有關題材的電影,下來有這樣的影片,我也要點播。”鄒麗華説。記者 廖鈺嫻 攝影:南方+記者 梁維春(部分圖片由麻陂宣提供)

【糾錯】 【責任編輯:魏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