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閃爍的警燈和藏藍背影,已成為東莞市民心中最安心的風景。
“不要怕!我們在!馬上到!”一句句響亮的答覆和回應,是東莞公安在危難時刻給予市民群眾最有力的承諾。正如一位在“平安廳信箱”寫信的市民所言:“我真切感受到了東莞警察對群眾訴求的重視,也讓我對身邊的安全感多了份實實在在的體會。”
在東莞,安全感不僅是社會治理的目標,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真切體驗。2025年,東莞公安用一次次暖心行動詮釋着“平安+滿意”的深刻內涵,讓平安成為東莞最亮麗的城市名片。
危急時刻:逆風前行的安全感
風雨越大,責任越大。今年的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擊東莞,狂風暴雨裏一幕幕救援場景不斷上演,東莞公安堅守崗位,逆風而行,用堅實的臂膀為群眾築起屏障,危難時刻始終讓人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
“不要怕,我們馬上到!”南城公安分局白馬派出所接到一位母親的緊急求助,稱孩子一直嘔吐不適,但因颱風天氣無法前往醫院。
民警立即驅車衝入雨幕,在積水中艱難前行,全程緊扣一個目標:盡快將孩子安全送醫。接到母子後,民警迅速將他們安置上車。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警車一路疾馳,僅用3分鐘便將孩子送至醫院,為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孩子經救治轉危為安。

同在颱風期間,塘廈公安分局石鼓派出所接到李先生報警,稱其10歲的孩子賭氣離家出走。夫妻倆心急如焚,警員們與時間賽跑,在颱風來臨前找到了衣裳單薄、未穿鞋的孩子。
厚街公安在接到車輛熄火、司機被困的警情後,立即響應,十分鐘內抵達現場,合力幫助司機撤離至安全區域。這樣的溫情畫面,在東莞街頭不斷上演,鐵騎隊員幫助燃油耗盡的司機將車推至加油站;警員冒雨巡邏時發現露宿街頭男子,將其帶到應急避難場所……

小案不小:民生關切的溫度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東莞公安認真對待每一起關乎市民切身利益的“小案”,讓市民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橋頭公安分局石水口派出所接到周女士報警,稱一客戶在其店舖購買五金用品後未付款便離開,涉及金額240元。接警後,民警迅速趕到現場調取監控,儘管畫面不清晰,但他們蹲在屏幕前逐幀查看,不放過任何線索。
“他們沒把這當成‘小糾紛’,反而比我還上心,這種態度太讓人感動了。”周女士回憶道。
類似的場景也在南城上演。一位88歲的王大叔急匆匆跑進西平派出所求助,稱自己存有珍貴回憶照片的手機,在外出散步時丟失了。
面對老人的焦急,處警人員沒有因“手機不值錢”而怠慢,而是立即通過分析研判、走訪搜尋,最終幫老人找回了手機。
從240元的貨物款到存有回憶的手機,東莞公安用行動證明:“小案件”關係着“大民生”,“小糾紛”蘊含着“大擔當”。
矛盾化解:民有所呼警有所應
東莞公安不僅關注個案解決,更着眼於社會治理創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
今年8月,東城街道雍華庭步行街一起因電動車停放引發的商戶糾紛,在民警的耐心調解下得以圓滿解決。當事商戶事後在公安廳“廳長信箱”的信件裏寫到:“民警同志出警速度極快,抵達現場後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耐心傾聽雙方訴求,最終依據實際情況做出了公平公正的判斷。這份民生無小事的態度,讓我真切感受到了東莞警察對群眾訴求的重視。”
在石龍鎮,興龍派出所別出心裁,打造獨具特色的“舉重若輕”調解室,聘請舉重冠軍擔任特邀調解員。

游家和蘇家是石龍鎮的兩戶鄰居,從父輩開始就因瑣事爭吵不休。半年前,兩家又因大掃除的污水問題大動干戈,前後報警三次。調解員岳平田耐心勸解:“兩家相鄰是緣分,為門前這點污水、為幾盆花的位置,天天慪氣,這日子過得憋屈,值得嗎?”經過推心置腹的溝通,兩家最終冰釋前嫌,化解了多年的積怨。實際上,岳平田還有另一個身份,第八屆全國運動會女子舉重比賽冠軍。
“我們秉承‘拿得起、放得下’的舉重理念,打造‘舉重若輕’調解室。”興龍派出所負責人介紹。
守護這座古鎮老城區的興龍派出所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精準把握轄區治安特點和社情民意,將本土文化元素融入社會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近2年,轄區違法犯罪警情數大幅下降,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9.5%。
文:黃嘉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