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深圳11月8日電(記者李曉玲)深圳光明區在持續加速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升級,優化城市環境,加快建設全球領先、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科學城的同時,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微度假目的地”和戶外運動中心,構建科技、生態、人文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十五運會即將開幕,青山環抱中的深圳光明國際馬術中心比賽氛圍漸濃。運動員與賽馬已陸續入駐開始訓練。三層馬廄、馬僮用房及配套設施都已準備就緒。光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志偉介紹説,近年來,光明區加快打造運動之城、活力之城,國際賽事接連落地,群眾體育氛圍濃厚,馬術、騎行、賽艇等戶外運動全面開花。十五運會光明區五大場館將承辦馬術、小輪車、足球三大項目。
距離馬術中心僅一公里之遙,沉澱了800餘年光陰的古村落逕口村靜靜佇立,見證着光明區的滄桑巨變。村口,黃氏大宗祠紅墻灰瓦,鐫刻一代代人的記憶;“陶園”馬造型陶瓷雕塑、駿馬圖瓷盤畫栩栩如生;“留園”老宅新用,書香氤氳;筷箸小院用筷子串聯起美食文化和生活美學,傳承和弘揚着中國傳統文化。秉持“微改造、輕運營、嚴准入、重文化”的理念,光明區讓原生態村落在特區慢慢生長,為超大城市留住了“一抹鄉愁”。
科學、科創、科普、科幻“四科聯動”,光明科學城創新氛圍濃厚。在深圳地鐵6號線光明站旁,深圳科學技術館如一艘未來飛船,迎接着一批批中小學生在科技館裏體驗遠程外科手術、與機器人比賽堆疊貨物、創造元宇宙數字分身……自今年五月開館以來,深圳科學技術館已累計開展科普活動超4400場,接待游客突破200萬人次,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為新型公共文化設施可持續發展探索出可行路徑。

光明區委書記蔡穎&&,作為“田園裏的科學城”,近年來,光明科學城發展不斷提速,吸引着越來越多國際人才加速匯聚。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坐落在科學城中,與深圳理工大學、深圳醫學科學院等比鄰而居。截至今年9月,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在校生總數接近1.6萬人。中山大學副校長邰忠智告訴記者,深圳校區重點布局發展新醫科、新工科、新農科等,精準對接深圳“20+8”産業集群,80%以上畢業生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支持深圳、大灣區創新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