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五運,燃動粵社科 | 文體跨界碰撞,成就一出好戲-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5 11/08 13:10:30
來源:金羊網

喜迎十五運,燃動粵社科 | 文體跨界碰撞,成就一出好戲

字體:

11月7日,由廣東省社科聯主辦、廣式生活文化科普基地與廣州體育學院聯合承辦的“喜迎十五運,燃動粵社科——社科界體育與文化系列活動”於廣東社科中心開展。

體健鑄魂襄盛會,文脈鑄魂興社科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第十五屆全運會落戶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里程碑,更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展示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國家戰略。

休閒體育專業跳繩隊在開幕式上的暖場表演精彩紛呈,表演隊伍技藝精湛、活力四射,現場反響熱烈,成為本次運動會的一大亮點。

趣賽凝心展風采,研策賦能促體育

本活動的趣味運動會環節包含“體育游園區個人項目”與“集體趣味運動會”兩大板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兼具趣味性與競技性。

在體育游園區,設置了“投籃高手”“非遺投壺”“趣味射擊”“蒙眼敲鑼”等多項個人挑戰項目,參與者通過完成指定任務獲取通關印章,兌換精美禮品,現場氣氛熱烈,歡聲不斷。

集體趣味運動會圍繞“薪火相傳”“灣區同心圓”“跳繩挑戰”等團隊項目展開。比賽採用團體積分制,強調團隊合作與策略配合,充分體現了“趣味與競技並重、健康與歡樂同行”的辦賽理念。

“不忘初心”隊、“愛我社科”隊、“飛虎”隊、“必勝”隊等四支參賽隊伍在協作中增進默契,在競技中展現風采。

最終,“愛我社科”隊以優異的成績斬獲第一名,“不忘初心”隊、“必勝”隊和“飛虎”隊分別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名。

廣東省社科聯以多維舉措助力全運會籌辦、深耕體育文化研究:通過《體育文化研究》集刊搭建學術交流平台,聚焦體育學、文化學及交叉領域的前沿成果,推動體育領域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深化與廣州體育學院等院校的協同合作,推動體育文化研究與區域體育發展需求深度契合;聯合多部門主辦十五運會粵港澳協同發展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申報及案例徵集工作,以社科力量護航賽事落地與體育文化繁榮。

本次活動的趣味運動會環節由休閒與數字體育學院休閒體育教研室組織策劃,20余名師生全力投入,確保了活動的順利開展與圓滿成功。

體藝交融承文脈,思行共振譜新篇

“喜迎十五運,燃動粵社科——社科界體育與文化系列活動”不僅是體育的節日,也是思想的舞&、文化的盛宴。活動以“體育+非遺+影像”的創新形式,讓全運精神與嶺南文脈同頻共振,在思想與行動中共同書寫文化強國的新篇章。

展區內既有非遺傳承人的匠心演示,也有青年藝術家的創新表達。非遺與文創、書畫與攝影在此交織,展現出廣東社科人“以文化潤心、以藝術載道”的獨特氣象。

非遺之美:匠心映照精神火種

非遺展示區成為熱鬧的文化擂&,力量與美感在傳統技藝中得到新的詮釋。

在“灣區歷史記憶——非遺通草畫”展區,觀眾絡繹不絕。通草畫的題材囊括嶺南地區的習俗節慶、花鳥蟲魚、社會百態以及中西貿易往來的盛況。嶺南畫師用通草紙描摹百年前的廣州風情,那柔和的光影與精妙的筆觸,仿佛帶人穿越時光。現場傳承人嫻熟地鋪紙、勾線、染色,將非遺技藝化為“流動的記憶”。

省社科聯以研究課題為支點,推動非遺技藝與體育賽事同頻共振,讓傳統文化在體育舞&上煥發新生。這些研究與行動共同展現了廣東社科界在文化自信的根脈中孕育創新、在思想與藝術的交匯處探索創造的新格局。

非遺之活、學術之思,皆為嶺南文化創造性轉化的鮮活注腳。省社科聯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在學術與藝術、傳統與現代之間搭建橋梁,讓更多人理解:文化研究不是靜止的收藏,而是流動的思想。這些文化項目的融入,也折射出省社科聯在《嶺南文化辭典》編纂與“學術集刊矩陣”建設中的學術追求。

文創之魂:讓嶺南氣韻走進日常

“嶺南印記·灣區好禮”系列堅持“傳承與創新並重,品質與情感共融”,講述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故事。文創設計師們以嶺南文化為底、以現代美學為筆,作品既有傳統韻味,又具時代質感。

代表作品《粵來粵美》《泮塘五秀》《嶺南印記》等系列,將西關小姐、粵劇國潮、龍舟醒獅等嶺南元素融入當代設計,用色彩斑斕的創意表達,讓文化走進日常、讓記憶觸手可及。

這些創新實踐讓嶺南文化在生活中可感、在美學中可賞、在精神上可續,實現了從傳統文化到現代生活的溫情轉譯,也展現出廣東社科界以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以創新表達塑造時代風華的擔當與格局。

書畫之韻:以筆墨書寫奮進華章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與陳樹人紀念館書畫展現場人氣高漲,二十幅名家佳作匯聚嶺南藝術精華,以嶺南風骨詮釋“拼搏、團結、奮進”精神,書法剛勁靈動,繪畫定格運動張力,繪就了一幅“藝術與體育共融、思想與文化共振”的動人圖景。筆墨流轉間,是競技的力量與理性的思考;丹青交織處,是嶺南精神與家國情懷的交融。

巨幅國畫《激情十五運 活力大灣區》由劉思東等8位名家共創,以3.5米長的篇幅融合十多項運動場景與木棉花、廣州塔等灣區元素,盡顯體育與人文交相輝映的恢宏氣勢。

藝術家們以筆為炬,把體育的拼搏精神化為視覺的詩意表達。書法展區同樣氣象萬千。

書法的筆勢與體育的速度在此交融,盡顯“力與美”的和諧統一。筆墨之間,既有體育競技的力量之美,也有社科人筆端的思想溫度,折射出省社科聯以“文化強省”為引領,推動藝術與思想共鳴的學術追求。

這種跨界融合,正是社科聯推動《體育文化研究》集刊建設的縮影:用藝術詮釋思想,用文化凝聚力量。書畫之韻,不止於畫卷之上,更在思想之間流動。它讓人們在觀賞中體悟到奮進的姿態、在筆墨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也讓“全運精神”的昂揚氣象在藝術之境中得到新的詮釋。

光影之境:用鏡頭定格文化自信

攝影展示區以影像記錄時代脈動,以藝術定格嶺南風華。展區《光影躍動·城載輝煌》用二十幅作品記錄體育與城市的共生之美。

廣州站火炬傳遞以鎮海樓為起點、海心沙收火,50棒68位涵蓋多領域的火炬手參與,外賣騎手蘇金姬與粵劇演員李嘉宜完成第七棒與第八棒交接,體現幸福廣州人人參與的多元活力。

影像記錄時代,也見證精神。它讓人們在光影中感受體育與文化、城市與思想的共振。這方影像空間,不只是藝術的展廳,更是思想的載體。社科人用鏡頭書寫時代、以美學凝聚力量,讓城市記憶、體育精神與嶺南文化在光影交織中生根發芽。

“喜迎十五運 燃動粵社科——社科界體育與文化系列活動”不僅是對全運盛會的深情獻禮,更是對新時代體育精神的時代詮釋。在這裡,非遺之活、文創之新、書畫之韻、影像之光,共同匯成了“體育與文化”的雙向奔赴,展現了社科界服務國家戰略、投身文化強國建設的使命擔當。

從運動場到思想域,省社科聯始終在“動”與“思”之間尋找平衡。體育的激情與學術的理性相互映照,匯聚成推動廣東社科事業不斷進取的雙重動力。正是在這種“動中有思、思中有行”的辯證統一中,社科人以行動回應時代號召,以思想夯實文化根基。

在新時代的學術賽道上,期待廣東社科人以筆墨書寫華章,以實幹踐行使命,跑出“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廣東速度,讓體育之魂與文化之韻在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持續綻放光彩。

【糾錯】 【責任編輯:關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