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健康服務到人工智能,從生産線到競技場,隨着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進行,聚光燈再次打在技能人才身上。
人才出圈:不斷突破“天花板”
網絡主播、健身教練、育嬰師……許多因生活新需求興起的職業出現在比賽項目中。不少參賽選手本身就是從業者。
“我們讓每一個家庭能夠沒有後顧之憂,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深圳輕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育嬰早教講師、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育嬰項目(國賽精選)廣東省參賽選手盧珊珊介紹,國賽考核非常系統、高要求,以她參加的賽項為例,包含生活照料、保健護理、健康管理、早期教育等,與工作實際使用的技能緊密相連。

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育嬰項目(國賽精選)廣東省參賽選手盧珊珊。吳依妮/攝。
深圳輕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王曉麗&&,參加技能大賽能夠讓企業標準向國家標準看齊,提升從業者的職業技能水平,可以把更好的服務品質、更標準的服務的內容帶給千家萬戶。
社會體育指導(健身)項目(國賽精選)選手、柒捌玖健身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黃會超投身於健身行業二十多年,他認為健身的意義不單在擼鐵,更在於幫助大家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打造健康的體型體態,塑造良好的精神狀態。賽題來自於生活實際的特點,讓他可以通過競賽舞&不斷推動專業提升。
從一名技工院校畢業生,成長為高級技能員,廣東風神汽車有限公司鄧安在技能道路上越走越遠。他連續兩年摘得公司工業機器人比賽桂冠,還榮獲東風集團工業機器人比賽第一名,通過競賽快速提升技能並反哺企業運維工作。在本次國賽上,他將代表廣東出戰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項目(國賽精選)。
“這個比賽就是我們的‘天花板’。”在鄧安看來,本屆國賽對選手年齡的限制放寬到17歲至60歲,鼓勵更多産業一線生産工人不斷學習技能、提升技能。在企業支持下,他不斷攻克國賽新型設備的技術難點,並將競賽所學應用於實際生産,實現機器人數據精準採集與事前干預,提升設備效率。
企業入局:掀起“全民練兵”熱潮
“賽項對標國家職業標準,從設備安裝到平台開發,全是企業急需的硬技能。”作為廣東省工業互聯網技術項目參賽選手,樹根互聯教育事業部資深産品經理鄭飛結合企業實戰經驗,力求在賽場上展現工業互聯網技術人才的專業素養。
在廣東,技能人才站上“C位”的同時,企業也紛紛掀起“全民練兵”熱潮,將技能競賽納入員工培養體系,通過內部選拔賽、崗位練兵賽構建人才成長通道。
作為廣東省産教評技能生態鏈首批鏈主單位,廣東省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通過以賽促訓、崗課賽證融合機制,發揮省機械所鏈主企業優勢,成為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和産業升級的“加速器”,推動技能轉化與研發創新,進一步加深校企資源互通産教融合。省機械所黨總支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李英奇&&:“派技術人員參加本屆國賽,可以激發他對新技術、新工藝的探索慾望,這種創新意識的培養有助於企業在智能製造領域不斷突破,提升核心競爭力。”
深圳市TCL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高級經理鄭佳偉&&,人工智能産業的人才門檻比較高,他們需要具備良好的計算機基礎、算法基礎、數學基礎,再加上技術迭代非常快,需要不斷學習,行業仍面臨顯著的人才缺口。而派員參賽可以獲得更多的技術交流機會,了解更多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有助於個人在研發能力上的提升,同時也給企業帶來快速培養人才的經驗。
不止於賽:瞄準“技能趨勢”培養人才
今天,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高技能人才?“複合型”“綜合能力強”成為眾多教練和專家口中的高頻詞。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當下,新時代人才培養正在進入跨領域、跨專業的“多邊形戰士”模式。
“智能製造工程技術項目不管是從‘機’還是‘電’方面的內容都要掌握,是對我們一個更加綜合性的考核。”廣東省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培訓講師、電氣工程師、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智能製造工程技術項目(國賽精選)黃波介紹,智能製造工程技術賽項可能是本次大賽中涉及內容最多的一個賽項,將考核選手的數字孿生與設計、數控加工、智能産線調試、機器人程序編寫、網絡設計、雲平台數據採集等技能。
“能夠把理論應用到實際項目,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深圳市TCL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高級算法工程師、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人工智能工程技術項目(國賽精選)廣東省參賽選手李展認為,通過將國賽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産,並達到效益,才是真正的價值體現。據介紹,人工智能工程技術賽項主要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以及二者綜合應用三個模塊的考核,基本覆蓋工業相關的應用場景。

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人工智能工程技術項目(國賽精選)廣東省參賽選手李展。林思霖/攝。
搭好淬煉技能技藝的“練兵場”,廣東作為經濟大省、製造業大省,有沃土——擁有7.4萬家規上工業企業、7.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製造業規模佔全國1/8,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等9個萬億元級産業集群;也有底氣——《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廣東省“技能照亮前程 人才賦能産業”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利好不斷為技能人才成長成才托底。
“技能大省”廣東有義務也有需求打造人才的群英會。“國賽代表了行業最先進的技術和標準,為我們專業建設提供了改革的方向。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將帶動師資力量和人才隊伍培養提升。”深圳技師學院商貿學院網絡營銷與直播電商專業教研室主任林靜介紹,該學院通過實施“崗課賽”一體化教學,以國賽標準培養了一批複合型電商人才,學生就業率超98%。
為進一步瞄準“技能趨勢”,“靶向”培養人才,廣東建成171條産業、教學、評價銜接融通的技能生態鏈,鼓勵技工院校開展“技研合作”“引企入校”。目前廣東技能人才總量2201萬,其中高技能人才827萬。吳依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