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無人機助力礦山遙感監測-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5 09/16 10:13:05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廣東:無人機助力礦山遙感監測

字體:

9月10日,廣東省標準化協會正式發布團體標準《露天礦山無人機動態監測技術規程》。這一技術標準,通過統一規範無人機監測的硬體要求與技術流程,顯著提升了對露天礦山動態監測的精度與效率,為礦山安全與環保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

無人機助力礦山遙感監測。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該標準由廣東省地質調查研究院聯合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中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湖北省地質局地質調查院、湖北省地質局國土測繪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多家單位共同編制完成。

隨着礦業開發持續擴大,截至2024年底,廣東省在冊露天礦山數量已超過800座,總開採面積達1500平方公里以上,廣泛分佈於粵東、粵西和粵北區域。露天礦山動態監測是確保依法開採、保護生態的關鍵環節,而傳統人工巡查方式成本高、周期長、風險大。以一座中型礦山為例,一次全面人工巡查需投入10人/天、成本約5萬元,且難以實現對高陡邊坡、排土場等重點隱患區域的實時、高頻監測。

儘管近年無人機和衛星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礦山監測,但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各單位在執行中存在監測指標不一、數據精度參差、坐標係差異大等問題,嚴重影響數據的可比性與決策有效性。尤其邊坡及排土場等關鍵區域的數據偏差,給監管判斷帶來巨大挑戰。

本次發布的《規程》系統明確了無人機傾斜攝影和衛星遙感技術在露天礦山動態監測中的應用要求,涵蓋監測內容、作業流程、成果形式與質量控制標準,重點包括超層越界開採、邊坡穩定性和生態環境變化三大類監測項目。

其中,《規程》對無人機性能——如續航、抗風、相機分辨率等——作出具體規定,同時強調監測單位應具備相應資質,人員需經專業培訓。此外,還詳細規範了航攝設計、像控點布設、外業作業和質量檢查等環節,以實現數據採集的高精度與一致性。成果方面,明確要求提供符合標準的基礎數據、專題圖件和元數據,並制定了嚴格的提交和管理要求。

專家&&,該標準科學、創新且可操作性強,尤其依託高精度三維實景建模技術,能夠真實還原礦山地形地物、開採界限、邊坡形態等重要特徵的變化情況,使得原本需要數天甚至更長時間的監測與處置流程,得以縮短至幾小時內,極大提升了響應速度與監管效能,有效遏制越界開採和邊坡安全事故的發生。

多位專家認為,該團體標準的實施,預計將推動無人機礦山監測行業的規範化、專業化發展,助力廣東省及全國露天礦山的智能化監管與綠色可持續發展。 文|記者 馬燦 圖|受訪者提供

【糾錯】 【責任編輯:魏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