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陽江閘坡漁港碼頭數千艘漁船整齊列陣,次第排開。隨着一聲開漁令下,千帆出海,百舸爭流。
在“‘粵’特色‘粵’向榮——廣東中行潤鄉村振興沃土”系列報道第三季期間,調研團深入陽江、清遠、茂名、汕尾等地,調研地方特色農産品,探索金融助力“百千萬工程”,見證金融助力鄉村産業振興的新突破。
依託廣東優越的自然條件,膏滿黃肥的梭子蟹、肥美豐腴的金鯧魚……從近海到遠洋,百味爭“鮮”,粵味紛呈。廣東鴻逸水産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小威介紹,公司擁有4000多畝的養殖海域,採用抗風浪重力式網箱養殖,主要養殖金鯧魚、石斑魚,年産超5000噸魚貨。
海鮮産業融入廣東“百千萬工程”,在推動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隨着深海養殖技術的成熟,養殖設施及技術優化升級,陽江金鯧魚養殖的産量及質量較大提高。

梁小威坦言,深海網箱養殖處於遠離陸地的深海地帶,水質較優良,海域更廣,有利於大規模養殖,但其周期長、投入高,很多養殖戶因沒有抵押物無法從銀行獲得較大金額的貸款而停止擴大規模。

金融活水的注入,讓這裡的養殖模式發生質變。中國銀行陽江分行聯合當地網箱養殖協會為超過30戶養殖戶提供超5000萬元授信,不僅幫助養殖戶升級了標準化網箱、引入遠程視頻監控系統,更推動當地形成“養殖—加工—銷售”的完整産業鏈,在2024年,閘坡鎮深海網箱養殖實現總産量2.02萬噸,創下總産值5.6億元的亮眼成績。
走進陽江市永昊水産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車間內的生産環節嚴守規範,從絞肉、斬拌(擂潰)、定型、煮制、冷卻到速凍、包裝,一道道工序遵循標準化操作流程,全程嚴格把控,保障産品的安全與品質。

“我們永昊水産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海産品加工及銷售,將丁魚、金線魚、銅盤魚等新鮮海魚加工為魚丸、魚餅等魚糜製品,有上百個單品,我們創新研發,迎合市場需求,年産品及原料加工達15000噸。”該公司銷售總監馮浩攀稱,“開漁後,是我們公司生産旺季,加工廠離閘坡碼頭僅200米,我們用較快速度生産加工,保障原料更新鮮,品質更好。”
永昊水産有限公司高峰期每天可收購上百噸新鮮魚貨,到次年5月休漁期前,都需要大量資金採購原料。中行在流動資金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幫助他們更新優化生産車間,保障客戶訂單交付,用金融的速度與溫度護航企業轉型,搶抓發展機遇,助力永昊水産走出一條逆勢突破的水産加工企業新路子。
為破解漁民漁企融資難的困境,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聚焦海洋漁業産業鏈多個環節,通過“場景+授信”模式創新推出“海洋牧場貸”“漁船貸”“海洋漁業貸”,精準支持漁業、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7月末,海洋牧場領域貸款餘額超54億元。中國銀行陽江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主任胡金泉説:“我們深入漁港碼頭、養殖場、加工車間,面對面了解企業金融需求並提供定制服務,幫助漁民增收、企業增效。”
在金融的賦能下,廣東沿海多地海鮮産業正循着海洋漁業藍圖破浪前行。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以金融力量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深化金融與海洋漁業的協同聯動,助力海洋漁業全産業鏈創新發展。(杜虹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