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證明“貸”來500萬元授信!-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5 07/28 09:31:1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

一紙證明“貸”來500萬元授信!

字體:

“感謝法庭出具的《信用證明》,我們銀行的授信批復下來了,資金周轉問題解決了!”近日,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松山湖法庭袁小梅法官和調解員收到了來自松山湖某科技公司發來的好消息,字裏行間難掩企業重獲生機的激動。

好消息背後,是松山湖法庭創新“先行調解+信用證明”機制,不僅為14起涉企糾紛找到“最優解”,還為産業鏈穩定發展注入了司法動能。

資金鏈斷裂成被告

信用瑕疵遇融資難題

“袁法官,我們無奈涉訴成被告,向銀行貸款遭拒,請幫幫我們吧!”今年6月初,位於松山湖園區的某科技公司的運營負責人向松山湖法庭發來求助信息。

原來,某科技公司是位於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的一家生産新能源鋰自動化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服務某時代等多家頭部新能源電池生産商和高端製造企業。但因其下游客戶回款周期過長,在2024年底陷入資金周轉困難,超期拖欠了上游供應商款項。2025年上半年,催款無果的供應商們陸續向法院提起14件訴訟,訴請標的額超過500萬元。某科技公司本想通過銀行融資緩解壓力,卻因涉訴記錄及相關保全措施,被銀行拒之門外。

在收到求助信息後,袁小梅與該科技公司的運營負責人深入溝通並進行實地走訪,了解到該公司擁有核心技術儲備,且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前景廣闊。更關鍵的是,該公司尚有6300萬下游客戶應收賬款,足以覆蓋所欠上游供應商貨款,只是需要時間周轉,希望通過銀行貸款過渡。

然而,銀行在天某查、某某查等平台發現該科技企業的涉訴信息,對其信用情況存疑。儘管該企業多番解釋並非惡意拖欠,但未能消除銀行的顧慮,因此便出現了上述企業求助的一幕。

“依託科創金融司法服務協同機制,借助信用“評價+反饋”模式,法院可以提供企業涉訴信息查詢服務,對有貸款需求的科創企業是否存在産權及其他法律風險進行初步信用反饋。”袁小梅引導企業向銀行提出申請,由銀行向法庭發出信用徵詢函,以核實具體的涉訴情況。

“先行調解+信用證明”協同發力

為企業注入“金融活水”

松山湖法庭在收到銀行的信用徵詢函後,全面排查該企業的涉訴原因、標的額、履行情況等具體信息,發現其雖涉訴,但前期案件均是以調解或撤訴結案,已調解案件的分期付款也均按時足額支付,相關保全措施也已由供應商申請解封,並且未有一件案件進入執行程序。經綜合分析評估,松山湖法庭認為該公司“雖訴而有信”,決定向東莞某銀行出具《信用證明》。

與此同時,針對涉及該企業的新收案件,袁小梅與調解員聯手上陣,一方面引導供應商從産業鏈共生角度考慮,強調 “放水養魚” 的長遠價值和多贏效果;另一方面督促企業積極承擔責任,為其爭取融資緩衝時間。

最終,銀行依據法庭出具的《信用證明》快速進行了資料審查。僅一週時間,某科技公司便獲得銀行500萬元的授信批復,企業資金周轉難題迎刃而解,後續1000萬元授信申請也在推進中。

早在2024年4月份,東莞第一法院松山湖法庭就與松山湖財政國資金融局、園區金融機構建立了科創金融司法服務協同機制,並在推動金融機構建立科學的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同時,健全完善貸後服務機制。一方面,法院引導金融機構將信用評價邏輯聚焦於科創企業的技術、産品和發展前景,並將其轉化為授信的依據;另一方面,提供企業涉訴信息查詢服務,對有貸款需求的科創企業是否存在産權及其他法律風險進行初步信用反饋。

截至2025年6月,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貸”,東莞市松山湖園區已有22家初創科技企業成功獲得近1.5億元的授信總額,有效滿足了企業科研成果轉化中的資金需求。

【糾錯】 【責任編輯:關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