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高新區,格力投資近百億元建設的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芯片工廠實現388天建成投産,刷新行業速度紀錄;20多公里外,總投資17億元的格力水機綠色智造基地建成啟用,集成“光伏+儲能+空調”系統,通過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築認證,成為行業內首個具備中央空調全流程製造能力的智能工廠。
這不僅是兩座工廠的崛起,更是格力電器在新質生産力賽道上的主動躍升:一手錨定綠色低碳,持續突破節能技術天花板;一手攻堅芯片核心,打通全鏈條自主可控路徑。
以綠色為底,以科技為鋒,在這片創新熱土上,格力正以“雙輪驅動”構建智能製造新範式,為中國製造鍛造未來樣本。
綠智領舞 助力“雙碳”目標
走進格力水機綠色智造(珠海)基地,大型壓縮機、冷水機組兩個製造中心生産有條不紊。在智能工業互聯信息集控中心大屏上,能耗數據、設備運行狀態實時跳動,每一度電的去向都清晰可見。
據格力電器機械助理工程師介紹,公司投入700多人的IT團隊進行研發,工廠引入能源互聯網系統後,從設備監控到能耗分析,從預警系統到能效優化,不僅降低了能源浪費,更讓工廠的運營更加綠色、智能。
在工廠頂端,1200多塊光伏板整齊排列,光伏發電與空調的結合,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實現帶來新思路。目前,這座工廠年碳減排超過6100噸。
與綠色並肩推進的,是設備核心技術的躍升。“我們用十幾年時間從追趕到全球領先。”格力商用空調技術開發一部專業設計室副主任武曉昆説,格力自研的磁懸浮壓縮機等産品,能效系數普遍超國家一級標準。
其中,格力為深圳地鐵12號線提供的智能環控系統,一年節省電費近1500萬元。截至2024年12月,格力中央空調已服務37個城市近200條地鐵線路、25個大型機場項目、130多個鐵路樞紐站,成為“超級工程”的選擇。
這種綠色競爭力,也體現在海外的適配力中。“在中東54度的極熱環境裏,格力空調能力不衰減;在北美零下30度,熱泵設備仍能穩定運行。”格力電器總裁助理白榮耀説,格力自主品牌佔出口銷售總額近70%,“我們不是靠廣告,是靠口碑贏市場,並推廣格力的質量文化。”

圖為格力水機綠色智造(珠海)基地。
芯鏈驅動 加速自主創新
如果説綠色製造描繪了中國製造的“生態高度”,那麼格力芯片戰略,則代表了其“技術深度”。
沿着清潔通透的走廊,走進珠海格力電子元器件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天車滑軌、微孔地板、百級無塵環境,配合整套自動化流程,讓這個碳化硅芯片工廠充滿未來感。
“我們的工廠國産設備導入率超70%,全流程自動化運行,僅需平均不到40人運營。”格力電子元器件公司項目總監楊浩説,該生産線從搬運到生産、儲存全自動化,能極大地提高産品良率,生産更具一致性的産品,提升企業競爭力。
據悉,該工廠自2024年投産以來,其碳化硅功率芯片在家用空調中的裝機量已經突破100萬台。産品應用場景涉及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冰洗廚電、生活電器,以及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充電樁等行業領域。
近日,測試、檢驗和認證機構SGS為格力電器旗下珠海格力電子元器件有限公司頒發多張國際認證證書,包括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IATF 16949汽車質量管理體系及ANSI/ESD S20.20-2021靜電防護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標誌着格力電子元器件已經建立、實施、保持了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其産品和過程質量管理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正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格力電器2025年度股東大會上所言:“造芯不是格力的選擇題,而是中國製造的必答題。”格力電器市場總監朱磊補充道,格力的底氣來自多年製造積澱,“我們用自己的芯片和變頻設備完成了一個半導體工廠的建設,不僅向全行業證明了我們的方案,更為中國製造夯實了底盤。”
從綠色工廠到半導體工廠,從熱泵技術到芯片製造,製造業的“硬核”競爭力正藏在這些“看不見”的核心科技裏。
董明珠曾強調:“企業的價值不僅在於盈利,更在於為社會創造福祉。”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格力闖出了一條“綠色+科技”雙輪驅動路徑,讓這些核心科技變成可見、可控、可行的中國“智造”力量,成為中國製造由“世界工廠”邁向“産業高地”的現實注腳。(參與:劉芷妤)

圖為珠海格力電子元器件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