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7月14日電(關錦恒)在小區裏發揮退休老幹部、團體帶頭人、鄰里熟人的作用參與調解;邀請家長共上特色法治課,共建家庭和校園共治;主動向開發商發出風險提示函,把矛盾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一幅推動基層和諧善治的美好圖景正在東莞徐徐展開。
在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探索中,東莞多地人民法庭依託“1+6+N”基層社會治理體系(“1”指綜治中心,“6”指綜合網格及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層政法力量和“粵平安”社會治理雲平台等信息化支撐平台,“N”指其他綜合治理力量),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通過分級調解、專業賦能、多元共治等特色路徑,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三聯機制+風險提示 打通社區治理“最後一公里”
作為東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城,群眾訴求多元、糾紛類型新穎、案件處理難度大。南城法庭創新發展“楓橋經驗”,主動融入“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成立由綜治中心主導、法庭具體指導運作的街道級調解中心,創新“社區法官工作室”“物業訴調對接工作室”“法律風險提示函”等工作機制。
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人民法庭黨支部書記、庭長謝立川介紹,南城法庭與街道各部門建立“組織聯建、資源聯合、難題聯解”的三聯機制,持續推進“法庭+”多元解紛體系,成立了南城街道調解中心,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動矛盾糾紛在基層前端化解、一站式化解。同時,該庭首創“法律風險提示函”機制,主動研判案件處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積極向相關部門發出警示。
在南城街道調解中心成立之前,南城法庭於2020年在宏圖社區試點成立物業訴調對接工作室。宏圖社區黨委委員吳偉鵬&&,掛牌工作室後,小區調解員經過培訓後上崗,80%至90%糾紛得到訴前調解,幫助群眾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
機制創新後,不但日常糾紛可以迅速解決,長期矛盾也得以有效推進。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人民法庭訴訟服務中心主任吳麗冰&&,依託“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南城法庭法官聯合街道綜治中心、水務專家等實地勘察,同施工方、村民、社區召開多次調解會,最終得出各方都滿意的賠償方案,一起爭議持續5年的“舊改致房屋損害糾紛”得以順利解決。

訴調對接“引進來” 普法宣傳“走出去”
走進東莞市橋頭鎮大洲社區,橋頭法庭宛如“法律管家”,不僅協助修訂村規民約,還將糾紛調解、普法宣傳等職能前移,累計化解矛盾糾紛56起。這是該庭推動“社區法官”機制建設的縮影。
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橋頭人民法庭副庭長鐘鳳媚&&,該庭創新推出“1+7+N”服務模式:由1個法庭黨支部統籌,7名黨員法官包片負責,在N個社區設立法官&&點,即7名法官對接轄區所有社區(村),在各社區設立社區法官&&點。
為推動訴前“多元解紛往前靠”,橋頭法庭設立了先行調解中心,一方面依託綜治中心把“社區法官”機制用活,形成“社區法官+特邀調解員+網格員”的聯動解紛模式;另一方面,相繼培育“莫滿水個人調解工作室”“溫澤旋家事調解工作室”“朱灼權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商和橋商事調解工作室”等特色調解品牌,提升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力量。該庭全力在審前化解矛盾糾紛,2025年1至5月調解率達到56%。
新時代“楓橋經驗”靚麗風景還走進了校園。鐘鳳媚介紹,2021年起,橋頭法庭聯合轄區司法分局、教管中心等職能部門,創新打造“校園法官”品牌。目前,橋頭法庭的法官們分別受聘為橋頭、謝崗兩鎮20家中小學的“校園法官”,通過實行“一校一法官”,一方面在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法治課堂、模擬法庭等普法宣傳活動,另一方面與教管中心建立訴調對接機制,前移司法服務關口,提前介入化解校園矛盾糾紛。

多元聯動 打造小區治理的“幸福港灣”
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化解糾紛,讓小區成為讓居民安心的“幸福港灣”?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沙田人民法庭給出了答案。
“不好意思!我保證會把漏水修復好。”隨着兩名居民握手言和,一宗因相鄰房屋漏水引起的糾紛得到順利解決。沙田法庭與物業公司、小區居民、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法律連線”,讓小區裏的糾紛不出大門就得以解決。
在3個大型小區設立流動工作站,在全鎮29個小區設聯絡員,與全鎮18個村(社區)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對接機制……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沙田人民法庭副庭長莊淑敏介紹,2022年12月15日,經法院黨組和沙田鎮黨委研究,決定府院合作,在沙田法庭創建全國首個針對住宅小區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的綜合服務機構——“幸福港灣”多元解紛中心。
該中心由鎮黨委副書記任組長,法庭及司法、綜治、公安、房管、住建等 10 個部門黨支部負責人任副組長,各方簽訂合作協議,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口業務部門為指導單位,形成“黨委領導+法庭主導+部門協同”工作格局,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向基層治理單元延伸。

莊淑敏&&,沙田法庭還引入了行業調解,2024年10月,以“幸福港灣”中心為依託,沙田法庭與東莞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簽訂合作協議,由該協會派駐調解員,在法庭設立行業調解工作站。截至2025年5月,該調解工作站參與調解543件,成功調解118件,履行金額76萬元。
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東莞法院將繼續堅持與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融入黨委領導的基層治理體系,加強轄區多發常見類型化糾紛的源頭治理,努力提升法庭解決糾紛、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