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首個個人調解工作室在莞城街道揭牌成立 提升矛盾化解強大合力-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5 05/30 15:48:09
來源:南方日報

東莞首個個人調解工作室在莞城街道揭牌成立 提升矛盾化解強大合力

字體:

劉玉平在調解工作室為群眾解決難題。

“這塊牌匾不僅是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劉玉平從事社會工作服務和調解工作超15年,曾獲得“首屆中國最美社工”等稱號,近日她迎來了從事社工調解服務工作的重要時刻。東莞市首個以社工姓名命名的個人調解工作室——劉玉平調解工作室在莞城街道揭牌成立。

近年來,東莞持續發力,推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促進矛盾糾紛就地實質化解。莞城積極創新,探索以社工力量賦能調解工作的新路徑。莞城將以劉玉平調解工作室揭牌成立為契機,挖掘“心理輔導+法律諮詢”的立體化調解模式,創新打造“社工+心理諮詢師+專家志願者”的特色社工調解品牌,提升矛盾化解強大合力。

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一直以來,莞城堅持踐行調解優先,此次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個以社工姓名命名的個人調解工作室,是街道探索“跨專業調解模式”的重要嘗試。莞城通過充分發揮家庭、司法、社區等領域的社工力量,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的創新探索受到關注。東莞市司法局三級調研員黃文勝、市社會組織黨委專職副書記關平、莞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葉俊傑、莞城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張慶君等見證了劉玉平調解工作室揭牌,多層面力量的融合,聚力推動莞城加強重點領域矛盾糾紛化解,推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矛盾糾紛調處等領域,持續提升工作效能。

劉玉平調解工作室的揭牌成立,得益於莞城形成創新探索法治建設的良好土壤。

張慶君介紹,近年來,莞城法治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法治示範社區建設方面,莞城推動羅沙社區成功創建“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北隅社區成功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莞城蔚然成風。在訴前聯調方面,莞城與東城法庭在羅沙社區、興塘社區共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通過“人民法庭+社區”的聯動聯調模式,實現了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莞城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個以社工姓名命名的個人調解工作室,更是堅持踐行調解優先順應時勢發展的成果。在矛盾糾紛化解方面,莞城積極探索,於2020年成立了全市首個以網格員命名的調解工作室(蔡慶文個人調解工作室),2024年成立了街道首個五老調解工作室(基叔工作室)。目前,莞城轄區共有人民調解組織60家,年均調解案件超600宗,調解成功率保持在97%以上。

在張慶君看來,劉玉平調解工作室是莞城探索“跨專業調解模式”的重要嘗試,標誌着莞城調解工作再出新成效、再上新&階。劉玉平調解工作室以家事調解為主要工作方向,通過充分發揮家庭、司法、社區等領域的社工力量,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希望劉玉平調解工作室在調解工作上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圍

 據了解,劉玉平調解工作室是以正陽社工黨支部書記劉玉平作為主心骨,在東莞市內首家依託社會工作機構成立的個人調解工作室。

調解工作室的成立,正是莞城司法部門與社工機構凝聚力量整合資源,經過長時間沉澱的成果。

作為調解工作室負責人,劉玉平是社會服務管理碩士、社會工作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亦是廣東首批省級社會工作觀察員。自2016年參與調解工作以來,劉玉平帶領團隊成員參與調處矛盾糾紛超過300宗,以外展宣傳、主題講座、家事調解、個案輔導、心理諮詢等形式,努力激發參與調解工作的新動能。

劉玉平調解工作室的法治裝飾氛圍濃厚,工作室團隊成員經過努力與實踐,交出了築牢社工調解品牌的亮麗答卷。其中,工作室團隊有3篇家事領域調解案例,獲評為東莞市婦聯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優秀案例,3人獲評為市、鎮(街道)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2人分別獲得東莞市首屆白玉蘭家事調解員技能大賽一等獎和二等獎。

“調解工作室的揭牌成立,讓我看到社會工作在基層治理中的廣闊空間,也期待未來通過實際案例積累,努力做到推動源頭預防、就地實質化解糾紛,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劉玉平認為,這是一項具有創新實踐意義的舉措,體現了東莞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注重“柔性化解矛盾”的理念,將專業社工服務與人民調解相結合,能夠更高效、更人性化地解決社會矛盾糾紛。她認為,這種模式有望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本地化範例之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氛圍。

調解工作是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和諧穩定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東莞多措並舉,積極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通過推出成立一批專業化個人調解室等措施,推動創新基層治理覆蓋面越來越廣,滲透力越來越強。

劉玉平説:“東莞推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做法,是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體現,也是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有效路徑,東莞的實踐具有積極的示範意義。”

劉玉平認為,莞城引入個人調解室等社會力量,將矛盾化解延伸到社區、行業等末梢,這種模式既減輕了政府壓力,也提升了化解效能,同時也創新了社會治理的可持續性,個人調解工作室的品牌化運作(如以調解能手命名)提升了公信力,推動調解質量提升。

打造立體化調解模式

 “本案中母親離家,父親單獨撫養兩孩子,不當管教和經濟問題導致孩子失學、離家出走。婦聯在介入過程中注重多部門聯動,發揮各部門優勢形成合力快速解決問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建立健全跟蹤服務機制,在鞏固服務成果的同時,確保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劉玉平向記者講述了一宗依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典型案例,團隊成員助力推動該案例圓滿處理獲得好評。

深耕一線的實踐與積累,讓劉玉平對於調解工作室的運行模式有更多的構思。按照規劃,工作室將挖掘“心理輔導+法律諮詢”的立體化調解模式,創新打造“社工+心理諮詢師+專家志願者”的特色社工調解品牌。

劉玉平&&,工作室“心理輔導+法律諮詢”的立體化調解模式強調多維度介入,將心理干預與法律支持相結合,解決糾紛中的“情感”與“規則”雙重維度,先通過心理輔導緩解對立情緒,再引入法律條款明確責任邊界。

 “調解工作室專注於婚姻家庭領域糾紛調解工作,致力於為不同群體提供專業心理諮詢服務。”劉玉平介紹,調解工作室採取“跨專業調解模式”,由社工擔任“個案管理員”角色,引入心理諮詢師提供心理輔導、法律專家提供法律服務,為夫妻情感危機、親子關係緊張、家庭財産債務衝突等婚姻家庭問題提供“評估、疏導、調解、跟蹤”全流程調解服務,從情感溝通、情緒疏導切入,積極預防和化解婚姻家庭糾紛,做到調解千家事,溫暖萬人心。

調解工作室工作人員介紹,接下來,社工以外展宣傳、主題講座、家事調解、個案輔導、心理諮詢等形式深入開展工作,還通過社區活動、教育宣傳提升社區居民的法治和協商意識,利用日常走訪、社區活動與居民建立情感連接,成為居民的“知心人”。

不僅如此,在調解過程中,社工還將通過賦能式干預,引導當事人自主提出解決方案,並通過聯動司法、民政、婦聯等多部門,為當事人提供就業、法律援助等配套支持,消除矛盾根源。

“調解後通過個案跟進、家庭回訪、社區融合活動,做好矛盾化解後的關係修復服務。”調解工作室工作人員説。

劉玉平調解工作室作為首個以社工姓名命名的個人調解工作室,不僅展現出基層社會治理的智慧,還彰顯出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莞城司法分局負責人&&,接下來,莞城將堅持做好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引領專業社工成為調解能手,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從“事結”到“心解”,提升調解工作的服務質效,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文/圖:記者 何建文

【糾錯】 【責任編輯:關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