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廣州市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創新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應用推廣活動”在廣州中學(鳳凰校區)舉辦,活動圍繞“數智賦能擴優提質,融合創新啟智育人”主題展開。

廣州市及各區教育數字化成果集中亮相。人民網 寧玉瑛攝
廣州市教育局提出,未來三年將從深化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普及、創新教學模式與人才培養、構建師資隊伍、構建多方聯動和協同機制、建立示範推廣機制、構建保障體系等六大方向發力,推動義務教育階段人工智能教育轉段升級,與廣州市人工智能産業高質量發展相契合,打造廣州教育數字化新標杆。
據悉,廣州從2018年起開始探索在試點中小學開設人工智能教育課程。經過近7年的推進,廣州形成“1+8”(一個平台+八大體系)推進模式,依託廣州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學平台,從政策、資源、教學、裝備、師資、教研培、活動競賽及協同推進等多方面進行統籌規劃,以政府統領,中小學、高校和企業等多主體協同參與,發展“規模普及和拔尖培育”的雙輪驅動教育模式,總結創新教學範式與實踐策略,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區校,逐步實現人工智能在教、學、研等方面的常態化實踐。

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已覆蓋廣州1500多所學校,惠及200多萬名學生。人民網 寧玉瑛攝
廣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陳爽&&,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時代使命。廣州計劃以“三個融合”為主線,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創新,包括産教融合,以産業優勢反哺教育創新;城教融合,以智能教育助推城市能級躍升;價值融合,以人文溫度駕馭技術發展。
2024年,廣東省成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全域應用試點,廣州切實貫徹落實,加強平台豐富資源和智能工具的應用指導,支撐從備課到評價的全流程創新。
廣州市計劃通過“融合型教研”模式,聚焦學科化、均衡化和體系化,創新教研活動形式,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例如,將推動越秀、天河等教育強區與增城、從化結對,共享優質資源;每區遴選5-10所“雙平台融通應用”實驗校,形成可複製的教學模式及案例,定期組織全市交流。
此外,廣州市教育局將實施“三優一培”工程,每區每學期遴選優秀課件、教學片段及案例各100份,市級擇優遴選30份進行培育推廣,開設“智慧教育平台研修班”,分階段提升教師數據驅動教學與資源創新能力。(寧玉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