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廣州過年,花城看花。第32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於1月25日開幕,持續到2月12日。本屆園博會以“花容粵貌 悅動灣區”為主題,融合花展、花藝、花市、園藝、燈會、詩會等元素,打造花卉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展示窗口,展現綠美廣州生態建設成果。
“廣州寶藏花店”系列報道,探訪隱藏在城市肌理間的綠美角落,對話花店主理人,聚焦業態創新和場景消費,透過花店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洞察“千年商都”生生不息的力量。

譚展亮與他的創作
走進位於荔灣區芳村花博園的蕓採園藝,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由展示櫃改造而成的魚缸:假山上栽種着食蟲植物和蕨類植物,魚兒穿行其間,水流從假山上傾瀉而下,植物可自動吸水,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魚池無需注氧換水,儼然一個微縮“生態雨林”。
“這是一個食蟲植物景觀,一個月記得加一次水就行。”廣州菲朗園藝有限公司(簡稱“菲朗園藝”)總經理譚展亮(網稱“鬍子老師”)&&,從事食蟲植物這一小眾的園藝賽道,場景創新十分重要。
研發食蟲植物微景觀
食蟲植物,能夠吸引和捕捉蚊蟲蠅,産生消化酶和吸收分解出的營養素供養自己,是一種“打破常規的神奇植物”。
在華南農業大學就讀園藝專業時,譚展亮了解到食蟲植物這一特殊品種。彼時食蟲植物的種源較少,品種難繁殖,只能作為愛好。
隨着國內出現食蟲植物種苗,譚展亮開創了園藝公司,逐步將發展的重心轉移到食蟲植物上。“食蟲植物喜愛高溫高濕的環境,廣州具備天然的條件。”

菲朗園藝設計的一體化食蟲植物生態魚缸
譚展亮將食蟲植物做成微景觀,將食蟲植物或放進封閉的塑料盒子裏,打造成“杯中景”微景觀、苔蘚生態缸玻璃微景觀等,結合市場需求進行産品研發,逐步引起了越來越多人對食蟲植物的關注。
創新消費場景
食蟲植物産品打造成功是第一步。譚展亮發現,要想取得更好的市場效果,食蟲植物的線下體驗尤為重要。他開始尋找線下場景體驗店,選中了場景式呈現效果理想的蕓彩園藝,市場推廣效果顯著提升。

位於芳村花博園的線下場景體驗店
譚展亮開始嘗試通過商業進駐的方式進行推廣。目前,已在東山口一家“植咖”店擺放了食蟲植物微景觀作品,包括內置了食蟲植物微景觀的茶几、置物櫃、咖啡杯等。“櫃子裏養了樹蛙,一到周末很多人去喂蛙。”同時,譚展亮在社交媒體上以“鬍子老師”的網名作科普分享。
經過十年的積累,菲朗園藝已形成了以捕蠅草、豬籠草、茅膏菜、瓶子草4類食蟲植物為核心的産品線。
“食蟲植物裏有許多屬於瀕危植物,特別是捕蠅草是二級瀕危。”譚展亮認為,廣州擁有華南農業大學、華南植物園等科研院所,適合做食蟲植物育種。菲朗園藝計劃攜手科研院所對食蟲植物進行引種保育,為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作出更多貢獻。
第32屆廣州園博會將於1月25日開幕,在主會場雲溪植物園,譚展亮的食蟲植物微景觀作品將在花城藝術館展出,讓市民游客近距離了解食蟲植物背後的故事。(夏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