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12月24日電(李幸子)日前,AIGC青年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新質生産力一周年觀察圓桌研討會舉行。本次研討會圍繞“科技創新:新質生産力的核心動力”,匯聚了來自科技、産業、教育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如何驅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並塑造未來的發展模式和創新方向。
中國傳媒大學數據科學與智能媒體學院院長葉龍分享了學院在推動新質生産力與傳媒教育融合方面的積極探索。他介紹,當前AIGC技術的發展對傳媒領域就業市場産生了巨大衝擊,部分技術含量較低、工藝重復度較高的工作崗位已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這對傳媒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在此背景下,學院正積極思考應對策略,將人工智能算法和數據作為核心要素,培養能創造傳媒新質生産力的複合型交叉人才。
香港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副研究員李鳴分享了他在區塊鏈和Web3領域的研究心得。他認為,區塊鏈作為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將在新質生産力的構建中發揮重要作用。李鳴&&,區塊鏈技術能夠支持數字空間內經濟體系的建立,為AI創造的內容、智能體和智慧空間提供經濟支撐。他預測,在下一代互聯網的數字空間中,區塊鏈將與新質生産力緊密結合,共同推動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
三孚科技研究院院長朱平從電鍍行業的角度探討了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他介紹,電鍍行業雖然傳統且細分,但通過引入AI和大數據技術,企業能夠實現生産過程的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産品質量。朱平&&,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專注於科技創新,不斷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與高等院校和國外機構的合作與交流。
深圳市華賽睿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CEO林必毅帶來了關於低空經濟和無人飛行器技術的分享。他認為,低空經濟是新興産業和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無人飛行器技術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驅動力,將推動交通運輸、物流配送、巡檢監測等領域的變革。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徐平平圍繞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的銜接問題發表了看法。她&&,青年大學生在高校的培養體系下建立了基本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走向社會有一個實戰的適應期,期待企業和大學聯手,探索多模式的青年大學生個性化成長的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