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之光——華農人心中永恒的豐碑-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11/06 16:06:48
來源: 華南農業大學

院士之光——華農人心中永恒的豐碑

字體:

(資料圖 華南農業大學供圖)

“院士”是我國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自辦學以來,華南農業大學累計培養了丁穎、陳煥鏞、趙善歡、蒲蟄龍、盧永根、龐雄飛、鄭儒永、林鴻宣、吳清平、劉耀光1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黃耀祥、羅錫文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或長期在華農工作,或曾經在華農求學。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的傑出代表,他們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華農“一門三院士”,從左至右依次為:丁穎院士、盧永根院士、劉耀光院士。(資料圖 華南農業大學供圖)

在我國水稻研究方面,華南農業大學的“一脈師承三院士”為一段佳話。1955年,丁穎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丁穎的秘書兼科研助理盧永根當選中科院院士;2017年,盧永根的學生劉耀光當選中科院院士。

華南農學院的首任院長丁穎被譽為“中國稻作科學之父”,曾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千粒穗”水稻類型,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丁穎去世後,盧永根跟隨恩師的足跡,帶領學生小心地保護着丁穎收集的7000多份稻種資源,並將其命名“丁氏稻種資源”以作紀念。1981年,劉耀光畢業於華南農學院。在盧永根的熱切感召下,劉耀光於1996年回到華南農大,長期從事植物育性發育的分子遺傳和基因工程研究,在許多方面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

“真誠的科學工作者就是真誠的勞動者”,這是丁穎院士的座右銘,也是三代院士的真實寫照。三位院士愛國愛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水稻科學的研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奮鬥和奉獻的真諦。

【糾錯】 【責任編輯:關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