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雨,佛山市委政法委綜治督導科副科長。多年來,他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和發展基層社會治理“佛山模式”,不斷推進基層治理全科網格建設,助力我市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戴建雨與基層網格員一起收集群眾訴求。
從脫下軍裝的那一刻,曾經的榮耀已成為記憶,扛起的是不斷優化基層社會治理的使命擔當。
七年間,他用實際行動讓基層“馬”更壯,負擔更“輕”,不斷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他就是佛山市委政法委綜治督導科副科長戴建雨。
深入一線調研,將網格治理走深走實
“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把群眾的所想、所盼、所怨、所難就地甚至是提前化解,是基層“網格化”治理的優勢所在。但隨着越來越多部門利用網格化治理方式開展工作,各類網格事項有550條之多,事務繁雜、事項專業、人手嚴重不足等情況在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層出不窮。
如何破解基層社會治理中“小馬拉大車”的問題,真正實現為基層減負?佛山提出要讓多個“網格”整合為一個“全科網格”,這項工作就落到了戴建雨所在的科室。
“對我來説壓力是很大的,各條線都有不同的工作需求、工作流程、工作要求,要實現‘多網合一’就要打破原有模式,建立一套新的工作機制。”戴建雨認為要改革創新就要紮實做好基層調查研究。
2022年6月,他和同事在全市五區各選取了一批村(社區),開啟了長達一個月的基層網格工作調研。調研期間他與網格員面對面交流、肩並肩巡查,走街串巷排查矛盾糾紛、巡查公共安全、服務新市民……將在基層了解到的工作現狀和基層意見,轉變為“全科網格”的改革思路。

戴建雨與基層網格員一起巡查出租屋。
“加強工作統籌,避免多頭指揮,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讓全科網格各項工作落地見效。”調研中,戴建雨意識到首先要加強黨建引領,建強網格黨組織,由支部書記或黨小組組長擔任網格長,負責統籌協調網格內各項工作。他梳理出包括基礎信息採集、矛盾糾紛調解、安全隱患排查等在內的11項網格職責,細化出具體工作事項,將原來的550條網格事項簡化到180多條。
經過5個多月的意見收集和反復修改,2022年11月,市委、市政府正式&&推進基層治理全科網格建設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要求,全市進一步加強網格黨建,按照“屬地管理、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對網格劃分進行優化,並明確11項網格職責,實施“網格員+信息員”網格隊伍管理模式,對網格事項實行入格審查,以網格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推進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基層治理“一張網統”“一個格管”。
為進一步減輕基層工作壓力,優化全科網格工作體系,在實施方案推行過程中,戴建雨仍不斷跑基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次,到南海區東二村調研時,戴建雨接到村居網格員反映,很多職能部門嘗到了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甜頭,想繼續增加網格事項,但這無疑使網格員負擔變得更重。

戴建雨與基層網格員共同開展安全巡查工作。
“網格員不是萬能手,也不是機器,不可能面面俱到。”了解到情況後,戴建雨很快就着手對入格事項進行規範,並第一時間&&相關文件,明確入格條件,建立入格磋商、入格審核、事項清退等入格程序,同時還制定有關網格員隊伍建設、網格圖層更新等多個工作方案,進一步深化全科網格工作。
方案推行一年後,村(社區)發揮自主能動性,建成6602個網格黨支部或黨小組,將原來的5057個網格優化為4818個全科網格,形成全市基層治理“一張網”;跨部門跨層級處置網格事件達32萬多件,有效解決“迴旋鏢”問題,提升了網格實戰能力。全科網格的試點鎮街——三水區西南街道,還入選了2023年全省十大“城市基層黨建優秀創新案例”在全省推廣。
創新社會治理手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要做好基層社會治理,群眾滿不滿意是工作的風向標,有效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是工作的動力源泉。”採訪中,戴建雨多次向記者提到。
2019年,根據統計分析,全市平均每名法官每年要處理民事訴訟案件近400件,全年不休平均一天就要處理1件以上案件!法官的工作壓力增大,民眾的訴訟時限拉長,基層矛盾糾紛存在進一步激化的風險。
2019年6月,為適應矛盾糾紛易發多發和群眾解紛需求強烈等新趨勢,佛山在全國首創訴前和解中心,探索用法治思維非訴途徑化解矛盾糾紛新路徑,並納入佛山市“1+3+X”群眾訴求服務工作體系(1代表群眾訴求服務總平台,3分別代表信訪訴求服務平台、訴前和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X代表其他部門力量),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條龍”處置、“一網式”服務、“一門式”完成。
“不管是曾經的人民子弟兵,還是現在的人民公僕,我永遠是黨的戰士。”戴建雨認為,革命不分先後,永遠跟黨走、牢記初心使命,是每一位政法人員必須堅守的準則。他在佛山市“1+3+X”群眾訴求服務工作體系創新中,總是以一種初學者的心態不斷深入研究,不斷完善工作體系建設,想方設法實現群眾訴求“一門式”服務。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實在不懂就去請教專業人士。”為盡快推動市訴前和解中心大樓建設,戴建雨一馬當先,承擔起了“包工頭”的責任,從經費申請,到項目可研、用地調規,甚至到人員招聘,他都一項項跟進。今年3月26日,建築面積約5300平方米的佛山市訴前和解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除了當“包工頭”,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戴建雨還常常被同事戲稱為“軟體工程師”。
戴建雨認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發展一定會不斷趨向智能化,以智能技術為支撐,集合多元治理訴求整合多方治理資源、促進多元主體參與、打造多元治理平台、滿足多元主體需求、提升多元主體信息處理能力,未來一定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手段。
於是,他又一頭扎進了市社會綜合治理雲平台、市訴求服務處置信息平台等信息平台建設的工作中,經過不懈努力,我市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2022年上半年,由於在信息化平台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戴建雨被抽調到省委政法委帶隊開展省“粵平安”社會綜合治理雲平台的建設及推廣,獲得上級領導一致好評。
除此之外,戴建雨還是佛山基層社會治理“宣傳員”。他積極參加廣東省市直機關第七屆“先鋒杯”工作技能大賽,宣傳佛山市“1+3+X”群眾訴求服務工作體系,取得優異成績。該工作體系在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案例評選中,還被評為智慧治理十大創新案例,並在2020年廣東省“平安杯”社會治理創新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多年來,面對佛山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不斷提升,戴建雨既開心,又深感壓力。他&&,基層社會治理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只有不斷出實招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才能讓群眾更滿意。未來,他將繼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和發展基層社會治理“佛山模式”,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