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釗,禪城環市派出所所長,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個人嘉獎1次,獲評佛山市優秀人民警察、禪城區優秀共産黨員、禪城分局十佳破案能手稱號。
他是破解案件謎團的“鷹眼”,在紛繁複雜的案件中尋找出關鍵線索、捕捉蛛絲馬跡。從警23年,李釗憑着過硬的專業技能成為了偵查領域的“行家裏手”,戰鬥在刑偵辦案最前線,協助抓獲多起命案逃犯,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個人嘉獎1次,獲評佛山市優秀人民警察、禪城區優秀共産黨員、禪城分局十佳破案能手稱號。
善於觀察,練就火眼金睛
20多年前,佛山市街頭一度“兩搶”犯罪多發,成為當時威脅公眾生命財産安全最為嚴重的安全隱患之一。2004年1月,佛山市公安局打擊“兩搶”犯罪專業隊正式成立,這也是全國第一支專業打擊“兩搶”犯罪的公安隊伍。
“2006年我加入了打‘兩搶’專業隊,有幸成為其中一員。”李釗回憶,在專業隊中他和隊友們偵查時,時常需要喬裝打扮成攤販、的士司機等身份,流動巡查或蹲守街頭,靠一雙“火眼金睛”識別飛車賊和搶劫犯。

在專業隊時,李釗發現自己在“認人”方面有敏銳的觸覺。李釗舉例説,曾經有個案件,扒手在擠公交車時趁亂偷盜後逃走。恰好有天一位市民前來諮詢,“我一看這不是其中一個人嗎,我説你找誰?不要走了先進來。”就這樣,這位市民被李釗的肉眼識別“鎖定”了,一番核查後確是犯罪嫌疑人。
“注意觀察很重要,比如男性的五官狀態、年齡大小、衣服髮型等,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李釗説,在九十年代,抓捕大多靠雙眼識別,他因此逐漸養成了善於觀察的習慣,這個習慣也貫穿了他23年的警察生涯。
為了提高識別的準確率,李釗還鑽研了不少人體工程學、生物學的書籍,分析各個地區人文生活習性,不斷拓展知識面,以便在破案過程中抓住細節。
憑着肯吃苦、腦子活、眼神“靈”,也愛鑽研的幹勁,李釗總結出不少新型技戰法,在不斷實戰中,他練就肉眼識別犯罪嫌疑人的過硬本領,“看5分鐘照片就能在人群中找到目標”,宛如一台行走的“人眼識別系統”。
深耕不輟,全心全意守護轄區安寧
“辦案是一件很‘枯燥’的事。”雖然李釗口上這麼説,但這件枯燥的事他至今還堅持在幹。打開他的電腦,裏面密密麻麻儲存着所辦案件的材料。李釗把它們分門別類,詳細記錄案情研判及偵破的關鍵點,正是這種韌勁和耐性,才練就了這雙火眼金睛。
憑藉多種獨家技戰法,李釗曾幫助數十個家庭實現團圓夢。此外,李釗還代表省公安廳參加公安部組織的專項行動會戰比武,成績位列第一。
如今,任環市派出所所長的李釗肩上扛着的是“守護一方安寧”的責任。談到派出所管理工作,李釗説,不管是做刑偵民警、派出所民警還是治安民警,中心工作始終是幹好為民服務的工作。

在李釗看來,警隊中每個警種都是有關聯的,比如刑警就與社區民警相互依託。從專業警種調到派出所,他每天着眼於“小、繁、多”的案件,“辦好基層社區的案件,更像是在‘加固’社區治安的基層基礎建設,基礎打牢了,社區環境自然會好。”李釗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