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在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安全高層論壇暨2024北京網絡安全大會(BCS 2024)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指出,“散兵游勇式的黑客組織正逐漸退居其次,專業攻擊組織和國家級網絡力量已經成為網絡攻擊的兩大主力。網絡空間安全形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安全建設指標要變成追求零漏報。”

齊向東發言(論壇主辦方供圖)
網絡安全“一失萬無”的現狀更突出
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快速發展,傳統社會開始全面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一般性的網民,網站遭受的攻擊數量驟然下降政府、城市和大型企業的重要設施成為重要攻擊目標。
攻擊一旦得逞,後果也越來越難以承受。一方面經濟損失節節攀升,今年以來已經爆發了多起重大網絡攻擊事件,一些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甚至高達數十億元。比如,美國聯合健康集團今年為勒索攻擊付出的總成本已經達到63億元。
另一方面,攻防對抗日益激烈。今年2月,奇安信威脅情報中心發布的2023年度APT報告顯示,全球至少有80個國家遭遇過APT攻擊,這些攻擊組織背後往往有國家力量直接參與,不達目的不罷休,被盯上的政企機構不是業務系統被癱瘓,就是機密數據被竊取,甚至還會威脅到國家安全。
齊向東&&,面對網絡安全形勢的變化,安全建設亟須同步升級。網絡安全防禦體系建設的指標有2個,分別是“漏報率”和“誤報率”。“漏報率”為零,就有可能産生誤報。過去,網絡攻擊是小概率事件,被攻擊後,後果也不嚴重。所以,絕大多數企業追求的是零誤報,就是優先考慮的是不影響業務運行,付出的代價是放過大量的可疑告警。
安全建設指標要變成追求零漏報
網絡安全形勢變化以後,安全建設指標要變成追求零漏報,但人力不足,無法對海量的告警進行研判,只能放任不理,結果追求不漏,反倒成了高漏。奇安信統計顯示,安服團隊處理的2959次網絡安全應急響應事件,所有被攻陷企業的安全設備都對潛在威脅發出了告警,但企業並未對這些告警進行研判和處理,造成了事實上的大量“漏報”。
奇安信經調查發現,安全人員數量和資源不足,是失陷的主要原因。在萬人規模以上的企業中,有86%的企業安全運營人員不到10人,研判比例不足5%;13%的企業,運營人員有10—30人,研判比例在5%—10%;僅有1%的企業,配備了30人以上的安全運營團隊,但研判告警比例也僅僅達到10%。
“人力不足導致大量告警被忽視,是網絡安全當前面臨的最大漏洞。”齊向東強調,部署好的安全設備,由於沒有人力去處理,造成“漏報”頻發。解決有限的安全資源和100%的安全追求之間的矛盾,要靠AI驅動安全。
北京網絡安全大會以“AI驅動安全”為主題,共舉辦2場峰會、20多場分論壇,2場大賽,邀請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來自金融、能源、交通、政務等10多個行業領域代表參會。(記者 張俊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