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榮國,佛山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突擊大隊副大隊長,曾榮獲個人二等功2次、個人三等功5次、個人嘉獎4次,於2017年5月獲評“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火車站門口,人流熙攘,潘榮國隱身於人群中,盯着迎面而來的嫌疑人。擦肩而過的瞬間,潘榮國一個過肩摔將其撂倒在地,順利完成進入突擊隊後的第一次外勤抓捕任務。
“每次出手,必一擊即中,關鍵時刻要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在一次次直面生死的歷練中,潘榮國從突擊隊的小年輕成長為副大隊長,聲音洪亮,眉宇間透着果敢與堅韌。
翻開他的從警檔案,在公安戰線奮戰18個年頭,潘榮國屢立戰功,曾榮獲個人二等功2次、個人三等功5次、個人嘉獎4次,於2017年5月獲評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實戰磨礪精兵,“當好尖刀與利刃”
2006年,剛退伍的潘榮國參加了佛山市公安局特警遴選考試。憑着精湛的軍事技能和超強的體能素質,他成為第一批佛山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突擊大隊的隊員,從此肩負守護群眾於危難間的職責和使命。
警隊裏,特警隊是特種精英部隊,突擊隊則是特警中的“尖刀利刃”,承擔了防暴處突、打擊重大刑事犯罪等的處置工作,永遠出現在“急、難、險、重”第一線。
一次重大涉黑案件的收網行動中,潘榮國及隊友駕車蹲守在北江大堤,伺機抓捕該案首要分子。
黑夜下,潘榮國一行人與駕車外出的嫌疑人在堤岸上狹路相遇。他當機立斷,猛地左打方向盤,車頭撞上對方左車門,車身橫亙在堤岸中間,阻斷了嫌疑人車輛的退路。
未等嫌疑人反應過來,潘榮國身姿敏捷地翻越到對方車輛引擎蓋上,拔槍瞄準震懾,與此同時隊友快速打開車門將嫌疑人拽出,並在主駕駛位搜出一支已上膛手槍,裏面有5發子彈!“狹路相逢勇者勝,最後我們完成了任務。”潘榮國用平靜的語氣道出驚險萬分的經歷。
毫釐之間,瞬息萬變,在數次重大刑事案件的抓捕任務中,潘榮國必須在分秒之間做出選擇,每一次實戰,他都順利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出租屋內,氣氛異常緊張。歹徒用一把20cm長的刀抵住一名住客的脖子。
與警方對峙期間,潘榮國敏銳察覺到歹徒揮刀動手的意圖,千鈞一髮之際他與隊友箭步衝上去,一人卷腕奪匕首,一人緊抓嫌疑人手掌,成功控制歹徒,該住客則安然無恙。
敢打善戰能勝,“參加最苦的訓練”
“我把每一次出任務當成實戰,在實戰中檢驗訓練的成果。”潘榮國笑着説,或許自己天生就是幹這一行的,第一次抓捕罪犯時興奮遠遠大於緊張。
高中畢業後,17歲的潘榮國為了實現“從軍夢”應徵入伍。因不服輸、敢拼搏的性格,他主動和教官申請“要去最苦的部隊,參加最苦的訓練。”6年後,他又被遴選到特警隊中,進行了兩年集訓,才成為首批突擊隊隊員。如今,他任佛山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突擊大隊副大隊長。

潘榮國&&,突擊隊是精英中的精英,體能素質、專業技能和心理素質必須高標準要求,譬如總環數50環的射擊訓練中,民警考核射擊成績達到40環為優秀,突擊隊員達到48環才算及格。
射擊、擒拿、格鬥、繩降、突擊……訓練場上,凡是要求隊員的硬性指標,潘榮國必須身先士卒完成。

日復一日裏,潘榮國和隊員們一起進行操舟訓練、特種射擊、特種駕駛、攀爬繩降、格鬥、柔術等特戰技能訓練,上天、入地、下水輪番特訓。只有在高標準訓練中千錘百煉,形成肌肉記憶,與隊員間形成默契的配合,才有可能在執行任務時一擊制勝。
“突擊隊是反恐處突、打擊犯罪的尖刀,我們是行走在尖刀上的舞者。”潘榮國説,這是他給自己的定位。作為特警,他與隊員們時刻準備着以利劍之姿出鞘,服務人民群眾,維護社會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