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廣州市海珠區印發實施《廣州市海珠區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實施細則》明確,每年廣州市和海珠區總共投入最高3.1億元支持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資金獎勵範圍包括大模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及相關人才和團隊,單家大模型企業每年最高獲得1000萬元産業獎勵和500萬元人才獎勵。本次印發的《實施細則》主要體現“快”“準”“勁”三大亮點。
亮點一:急企業之所急,“快”速開啟政策資金兌現
《實施細則》印發後,海珠區將按照“集中申報”和“批次申報”兩種方式開展政策申報兌現工作,對其中的“新生産經營獎勵專項”(即大模型和算法備案獎勵)將按照“批次申報”的方式給予兌現,做到“最快響應、最快啟動、最快兌現”。
海珠區將緊盯國家批次發布的大模型和算法備案名單動態,搶抓時間窗口,開展備案獎勵申報,按照“即報即審、審過即發”開展綠色通道審批,快速完成資金兌現。據了解,第一批“大模型和算法備案獎勵專項”政策兌現申報已於2024年7月2日啟動。
亮點二:解企業之所難,“準”確解決企業發展難題
《實施細則》專設模型優化補貼、人才補貼資金獎勵、辦公用房補助專項,幫助企業解決發展所需。
模型優化補貼,每年最高補貼50%。每年設置總金額不超過3000萬元的模型優化補貼資金池,對完成相關備案或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大模型企業,對其開展模型推理或模型訓練優化所産生的費用支出給予支持,最高可按實際支出費用的50%給予補助,單個企業每年最高150萬元。
人才補貼,每年最高獎補500萬元。編印《廣州琶洲人工智能人才目錄》,廣州市和海珠區分別對納入《目錄》的企業創新團隊和關鍵人才予以支持。每年市和區累計獎勵規模不超過3000萬元。
辦公用房補貼,連續三年最高補貼90%。大模型企業新增當年及後兩年租賃自用辦公用房,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2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以上,最高按照當年度場地租金的90%給予補助,單個企業每年最高100萬元。持有國家級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上線備案的大模型企業新成立全資控股子公司的,該全資控股子公司在新增當年及後兩年,租賃自用辦公用房但年度主營業務收入未達2000萬元的,最高按照當年度實際場地租金的60%給予補助,單個企業每年最高80萬元。
亮點三:給企業之所需,“勁”給政策激勵企業發展壯大
《實施細則》在制定過程中響應行業和企業發展急切所需。其中,大模型企業首次完成國家級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上線備案的,給予最高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大模型企業首次完成國家級境內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備案或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的,給予最高20萬元一次性獎勵。另外,大模型企業落地後開展行業應用推廣的,經評定可按照不超過項目實際投入的30%給予獎勵,最高獎勵500萬元。營收增量達到突破條件的,給予最高400萬元獎勵。單家大模型企業每年最高獲得1500萬元産業和人才獎勵。
當前,海珠區以&&《實施細則》為契機,全力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目前已進駐行業大模型超50個,集聚泛人工智能企業近2000家,2023年貢獻營收近900億元,同比增長21.3%,已初步形成龍頭引領、腰部支撐、中小企業集聚的“熱帶雨林式”大模型産業集群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