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會治理創新護航東莞向“新”而行!東莞市委政法委做了這些-新華網
新華網 > 信息 > 正文
2024 06/04 17:33:43
來源:中國長安網

以社會治理創新護航東莞向“新”而行!東莞市委政法委做了這些

字體:

社會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是民心所向、政之所往,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雙萬”東莞正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大力開展“投資年”行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東莞實踐。

東莞市委政法委聚焦東莞重點工作,忠誠履職、擔當作為,&&依法治理新舉措,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打造“全民創安”新樣本,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推動共建共治共享,以社會治理創新護航東莞向“新”而行,助推東莞加快高質量發展。

&&依法治理新舉措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黃江鎮一家五金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為國內外知名通信設備製造商供貨,年産值約2000萬元。去年,這家公司一度面臨資金被凍結、無法開工的困境。今年,該公司接下大訂單,産值有望創新高。是法院的“活查封”,幫助企業走出困境、重獲生機。

原來,該公司當初為了擴大産能,投入近百萬元增設生産線,但因為對環保審批政策不熟,涉嫌未批先建、未驗先投,被生態環境部門處以罰款。隨後,生態環境部門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企業賬戶被凍結。

當法官準備辦理劃扣手續時,該公司負責人胡先生&&,罰款一定會繳,但希望推後分期付,因為當前賬戶的錢是工資款,如發不出工資,企業就要倒了。法官到企業再調查發現,企業擁有合法經營執照,信譽良好,增設設備是為了産業升級,沒有實質性污染環境。法院最終決定,對企業部分設備進行“活查封”,允許企業繼續生産,企業賬戶也順利解凍。

市第一人民法院構建助企安商的“善執體系”,善用“活封活扣”、執行和解措施等,以“放水養魚”的方式保障各方權益,幫助企業“新生”,成為全市政法系統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保障東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精彩縮影。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去年,全市政法機關共&&83條舉措,建立健全一系列精準務實管用的實招硬招,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

市公安部門“一窗通辦”被列入省第三批基層改革創新經驗複製推廣。市法院系統去年為5363家企業修復信用。市檢察機關加強與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的協作,着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市司法局對企業開展“法治體檢”,梳理法律風險點,出具體檢報告。市法學會打造“首席法律諮詢專家”東莞品牌,成立全省地級市首個企業合規法律研究會,舉辦“以法興企”文化沙龍,助力企業保護合法權益。

東莞作為經濟大市,擁有市場主體超170萬戶,市場行為活躍。全市政法系統以法治有效維護市場秩序,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全市審判機關深化“三合一”機制改革,構建高效便捷的知識産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大對侵犯知識産權犯罪打擊力度;檢察機關紮實推進涉案企業合規工作,推動建立健全偵訴審全流程合規改革銜接;公安機關持續高壓打擊涉地下錢莊、涉金融、涉虛開騙稅等經濟犯罪。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全球共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在莞投資,全市擁有外資企業1.3萬家,去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28萬億元,外貿規模位居全國第五、全省第二。這意味着,涉外法治服務對東莞異常重要。市政法系統建立涉外商事糾紛仲裁調解對接協作機制,組建涉外律師服務團,成立東莞市涉外法治研究會。目前全市擁有涉外律師人才、仲裁員超200名,全市涉外法治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全市政法系統以法治為本,&&依法治理新舉措,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優質法治服務,護航東莞經濟建設。

東莞全力打造“全民創安”新版本,引導全民參與平安建設。圖為東莞市智慧網格管理可視化平台

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化解矛盾糾紛於基層

用工高峰期時員工超千人的東莞某電子公司,於2022年底開始出現拖欠工人工資現象。石龍鎮的企業風險預警系統預警升級,鎮綜治中心立即啟動“中心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鎮委鎮政府主要領導挂帥,鎮綜治中心協調經發、人社、司法、公安等部門成立工作專班,設置6個工作組,開展風險處置。經綜合施策,該公司積極配合,在較短時間內與94%的員工達成協定。企業縮小規模後重新租廠房,繼續生産經營。

石龍鎮開發企業風險預警系統,有關單位每月定期在系統填報企業的工資支付、社保、稅費、租金、水電費等十多項經營信息。預警系統進行大數據技術分析對比後,自動把企業風險評定為正常、問題、風險、危險、高危五種級別,並在電子地圖上通過不同顏色的星星進行閃爍預警。根據不同的風險級別,採取相應的應對處置。

石龍鎮這套創新的“事前預警、事中化解、事後跟進”“聯動預警化解勞動糾紛工作法”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基層治,社會穩,經濟發展才有堅實基礎。GDP超萬億元的東莞,市場主體多,常住人口超千萬,人口結構嚴重倒挂,各種風險隱患和矛盾糾紛易發多發,基層社會治理的任務艱巨繁重。

近年來,東莞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構建“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最大限度把社會各類矛盾糾紛、風險隱患防範在源頭、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前端,全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東莞樣本。

東莞制定矛盾糾紛事前事中事後閉環處置機制、非警務矛盾糾紛處置工作機制,完成市綜治中心實體化運作及全市33個鎮街(園區)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推動政法力量向基層傾斜,去年實現全市派出所、社區民警警力配置“兩個40%”雙達標,22個人民法庭與屬地綜治辦建立對接機制,593個村(社區)配備專職人民調解員,將全市綜合網格優化調整為2945個,紮實推動“百千萬工程”15個典型村培育五星網格,將優化升級“莞邑調解”平台。

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便捷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在東莞逐步健全完善,一批因地制宜的創新做法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市第二人民法院聯手沙田鎮創建全國首個專為小區糾紛而設的“幸福港灣”訴源治理中心;高埗鎮聯合市第一人民法院石碣法庭在全市最大的果蔬交易中心——江南莞香果蔬交易批發市場成立全市首個“府院共建非訴園區”;成立全市第一家社會化運作的商事調解中心——東易商事調解中心;大朗警方與四川廣安前鋒警方跨區域警務合作工作站在大朗落地,創新“鄉情警務”,讓“鄉音鄉情”幫助化解糾紛……

數據顯示,去年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3.32萬宗,其中全市綜治中心成功化解4.92萬宗、全市法院訴前成功調解案件10.8萬宗、“莞邑調解”平台線上線下成功調解7.6萬宗。

打造“全民創安”新版本

共建共治共享平安東莞

“在下班回家路上,我發現街邊堆放了一堆垃圾,於是拍下照片上傳到‘智網人人拍’進行報料。第二天,當我再次經過這個路口,垃圾已經被清理,‘智網人人拍’小程序上也顯示該報料‘已核實’。”家住清溪鎮的鍾女士經常使用“智網人人拍”進行報料,她覺得這是一種參與社會治理的方式,讓她增加了對東莞的歸屬感。

“智網人人拍”是東莞智慧網格推進“互聯網+社會治理”的創新之舉,也是調動市民參與社會治理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重要方式。市民通過“智網人人拍”小程序上報身邊發現的隱患問題,網格員收到問題後現場核實,確認後將線索流轉至所屬鎮街的智網中心,再由鎮街智網中心轉相關責任部門跟進處理。截至去年底,運行三年多的“智網人人拍”小程序共收到市民報料超41.6萬宗。

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東莞全力打造“全民創安”新版本,引導全民參與平安建設,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全市各鎮街(園區)成立了平安建設促進會,調動群眾、企業、社區等多方資源力量加入。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莞香花”“白玉蘭”“心靈驛站”等社會組織發揮橋梁樞紐作用,引導群眾參與社會治理。推動醫療、金融、勞動、知識産權、家事、消費、交通、商事等領域成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參與社會治理。數量龐大的志願者隊伍、社工隊伍也紛紛加入。

還有單位內保人員、保安員、出租屋管理人、物業管理人員、學生家長、快遞員、外賣員等主動加入“東莞義警”隊伍。他們在東莞的街頭巷尾,穿着反光背心、吹着哨子、戴着肩燈參與社區巡邏、反詐宣傳、交通勸導等平安建設工作。目前“東莞義警”的在冊人數達32.7萬人,成為東莞的“特色出品”,平安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眾多的異地商會也被調動起來。東莞在全國率先實施異地商會積分制管理,把商會參與社會治理、平安文化建設作為重點權重,每年開展評審進行獎勵,充分發揮鄉音鄉情在社會治理中的優勢。東莞異地商會累計化解矛盾糾紛近2000宗。異地商會利用自有的宣傳平台,將平安東莞宣傳融入日常,輻射到會員企業和廣大員工。

人人友善,人人平安。人人參與,人人共享。推動全民參與平安建設,激發千萬人口家園意識,助推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東莞,全市政法系統以高質量政法工作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東莞實踐。

【糾錯】 【責任編輯:關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