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獅文化“四步法”融入矛盾調解-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5/21 14:29:10
來源:南方日報

醒獅文化“四步法”融入矛盾調解

字體:

在佛山,每逢節慶必有舞獅採青助興,祈求平安如意。近年來,佛山弘揚醒獅文化,以“四步採青”構建調解大格局,採摘和諧之“青”,舞出了獨具佛山人文特色的調解新“楓”景。

2024年“發揮調解職能作用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開展以來,佛山市司法局高度重視,該局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先後分別帶隊赴基層調研督導,持續打造“醒獅文化”調解品牌,將醒獅文化融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中。

佛山市華泰調解中心,成功化解一起2300萬元賠償糾紛。佛山司法局供圖

5月9日,記者從佛山市司法局獲悉,根據該局近日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佛山全市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10905次,其中排查發現矛盾糾紛1197件,預防糾紛947件,調解案件7459件,調解成功7280件,調解成功率達97.6%。

“點睛”

以和為貴,持續加強組織建設

醒獅點睛,喚醒獅子驅邪避害保平安的正義之氣,與調解以和為貴、定分止爭的精髓相契合。人民調解具有便捷、高效、公益的特點,深入民心、深得民意。

2024年,佛山持續加強調解組織建設,提升調解組織工作水平。在鎮(街)、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醫療、物業管理等領域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之外,佛山探索建立新型調解組織、&&或陣地,提升調解組織覆蓋面。

2021年,該市三水區在全省率先提出“祠堂+鄉賢+調解”基層治理模式,先後建立3個鄉賢調解工作室,構建法治鄉村建設新格局。今年第一季度,三水區新建5個鄉賢調解工作室,實現鄉賢調解工作室在全區7個鎮(街道)的全覆蓋。

此外,今年1月,三水區産業工人普法教育基地正式啟用,産業工人調解室也同步設立。同樣在1月,南海區再添訴源治理工作布控點,在百萬人口大鎮獅山設立訴源治理工作室。該工作室由獅山人民法庭、獅山司法所、獅山鎮綜合治理辦公室、小塘派出所聯合打造,瞄準建立警、調、訪、訴四位一體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目標,促進訴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實。

提升調解員專業水平是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質效的關鍵。今年2月,禪城區在傳統講課培訓之外,探索組織社區專職調解員到南莊鎮派出所跟崗,學習民警處理民事糾紛的流程和技巧,提升調解員專業素質。

“出洞”

各出奇招,夯實調解根基

醒獅出洞,演繹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八種神態,展現獅王的靈性。佛山是一個經濟大市,外來人口多元、群眾訴求多樣、矛盾糾紛多發,各領域“調解之獅”積極探索,展示了不同的“醒獅神態”。

譬如禪城區創設“訪調援法”一門式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強化基層調解力量統籌;南海區構建社區糾紛“創熟”調解模式,讓社區鄰里“互信互助互愛”;順德區在全國首創“警訪調一體化對接聯動模式”,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高明區探索創建“無訟、無訪、無案”平安和諧村居,守護一方平安;三水區探索推動老幹部、老黨員等鄉賢擔任調解員,讓老百姓處理好自家的事。“神態”各異的調解方式,展示了佛山“調解之獅”紮實的真功夫,盡顯為民解紛爭的初心本色。

“尋路”

機警敏銳,排查防範矛盾風險

醒獅尋路,機警敏銳,排除風險,終嗅得“青”香陣陣。佛山堅持日常與重點排查相結合,提升對矛盾風險的感知能力,通過各種方式開展排查工作,消除不穩定因素。

今年1月初,高明區楊和鎮雲山詩意小區10多名住戶集中向12345市長熱線反映,該小區1—6座的10部電梯均被檢測到鋼帶異常,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要求物業盡快維修電梯,並希望相關部門介入處理。

12345熱線將問題轉給當地市監部門。因涉及240名住戶,嚴重影響住戶的正常出行。市監部門及時&&楊和鎮綜治辦、司法所、城建和水利辦等部門以及楊和鎮調委會,聯合派員到小區調解處置,與住戶代表溝通,要求物業公司配合市監查封電梯,盡快推進維修事宜,做好值班駐守與解釋工作,妥善化解矛盾。

1月16日,電梯全部修好,住戶的問題得以解決。一個涉及240名住戶且可能激化的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萌芽之中。

這是佛山矛盾糾紛常態化排查的一個縮影,立足抓早抓小,應排盡排。

佛山還聚焦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重點地區、重點時段,開展專項排查。加強婚戀家庭、鄰里關係、經濟合同、涉農涉土等易激化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防範“民轉刑”案件的發生。

借助科技手段,加強矛盾糾紛排查,是佛山的一個新探索。南海區擬搭建集糾紛信息推送、事項自動流轉、情況即時跟蹤反饋、工作成效即時評價、智能分析研判等功能於一體的線上矛盾調解&&,動態掌握全區各類糾紛信息,通過數據分析研判基層糾紛發展態勢,提高風險預判能力。

“吃青”

案結事了,實質化解矛盾糾紛

醒獅採青的高潮,就是探青、吃青再吐青,意味着採青禮成,大家“和氣生財”!佛山堅持情、理、法相融合,秉持案結事了理念,持續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質效。

2023年底,佛山仲裁委收到一宗涉案金額達2300萬元的土地租賃合同糾紛案。如果嚴格按照流程推進,預計辦結需2個月。但對雙方而言,時間就是金錢,2個月超出當事人的預期。

考慮到本案法律事實清晰,雙方都有調解意願,佛山仲裁委認為以調解方式處理本案更合適。徵得當事人同意後,佛山仲裁委啟動“仲調對接”機制,將案件信息通報給佛山市企業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及佛山市華泰民商事調解中心。

收到案件材料以後,華泰調解中心第一時間與雙方代表律師取得&&,詳細了解案件的具體案情,確定調解思路,在引導雙方當事人對解決糾紛産生初步共識後,隨即進行面對面調解,雙方最終就爭議解決方案達成了一致意見,並在3天后簽署調解協議。至此,這起土地租賃合同糾紛案成功化解。

“仲調對接”機制及專業商事調解機構有力護航了佛山製造業當家戰略,助力營造穩定、公平與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商事調解之外,佛山還着力加強勞動爭議、知識産權、金融等生産性領域調解及網約出行、外賣等新業態領域矛盾化解。今年2月,高明區楊和鎮化解一宗因用人單位拖欠工人工資引發的糾紛;3月,順德區化解一宗因教培機構倒閉引發的勞資糾紛。佛山市常林網約出行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佛山首個新業態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近一年已處理528宗機動車停運損失糾紛案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針對婚姻家庭、鄰里、房屋宅基地、山林土地等基層常見、多發的矛盾糾紛,佛山也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基礎性和主渠道作用,及時就地予以化解,防止矛盾糾紛升級、外溢、上行。(記者/唐夢,通訊員/佛司宣)

【糾錯】 【責任編輯:關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