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潤萬企,禪城創設“園區+”八大機制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5/20 17:19:49
來源:南方+

法潤萬企,禪城創設“園區+”八大機制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字體:

天津市一家科技企業委託位於佛山火炬創新創業園的東奧信息公司(化名)開發軟體項目業務,東奧信息公司按合同如期完成了該軟體開發業務,同時也通過了對方的項目驗收。後來,該科技公司一直拖欠軟體項目開發的經費。無奈之下,日前,東奧信息公司向駐點在園區的佛山市華泰民商事調解中心(下稱“華泰調解中心”)提出調解申請,以妥善化解該起經濟糾紛。

也在近日,同一個園區的一家企業因租賃辦公場地問題,租賃雙方發生糾紛,而駐紮在華南創谷工業園區的佛山市禪城區張槎街道綜治中心聞訊後,立派調解員前往現場進行調解,促進糾紛友善化解。

張槎街道作為禪城區的工業重鎮,轄區共有企業81555家,其中規上企業1042家,共有27個大型産業園區、54個村級工業園區,工業産值一直佔據禪城“半壁江山”。

像上述發生在各工業園區的矛盾糾紛十分常見。基於上述特徵,張槎街道在市、區兩級黨委、政法委的指導下,創新打造一套“園區+”化解矛盾糾紛有效機制,將基層治理前置,將該街道的綜治中心建在華南創谷工業園區內,推動首個禪城區“1+6+N”工作體系實踐創新點,切實把深入開展“1+6+N”工作體系建設作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創新舉措,聚焦以更優營商環境為經濟提質增效,聚力提升社會治理、訴源治理能力,探索打造“法潤萬企”特色品牌,推進“園區+”機制有機銜接、協同發展,為轄區經濟發展持續提供硬支撐,街道社會平安穩定形勢持續向好。

 張槎街道創新運用“園區+商事調解+司法確認”調解模式,推動矛盾糾紛專業化調解。(禪城政法供圖)

築巢引鳳,創建“園區+”八大機制

據禪城區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省委政法委把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作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創新舉措,強化資源整合、力量聚合、機制優化,夯實解決矛盾糾紛終結站的基礎等有關要求。作為禪城區工業重鎮,張槎街道建成禪城區首個鎮街現代基層治理集聚區,以張槎街道綜治中心為中心,輻射建成張槎法庭、行政服務中心、應急管理辦、農業農村辦、公共服務辦“1+5”基層治理集聚區。

做實做強基層綜治中心,張槎街道綜治中心總辦公面積約4800平方米,高規格完成“一廳五室”建設,綜治、司法、雲指揮中心、勞動監察、勞動仲裁、工會等單位進駐辦公。以綜治中心為載體,建立禪城區首個聯調中心,統籌整合訪調、訴調、警調、檢調等工作機制,其中有調解室3間,個人品牌工作室1間,禪城區首個“園區+商事調解”實體化運作,推動矛盾糾紛快速高效化解,實現矛盾糾紛發現在早、化解在萌芽。

目前,張槎街道已逐步形成“中心小集聚、區域大集聚”的基層治理新形態,加速建成全方位全流程的平安建設生態圈,攜手賦能“1+6+N”工作體系縱深發展。

張槎街道積勢而行,以“小切口”推進向“全鏈條”激活的變化,找準“園區+”主攻方向,建立健全“園區+人民調解”“園區+行政調解”“園區+商事調解”“園區+飛鴻聯盟”“園區+三聯三段”“園區+23號燈塔”“園區+法治文化建設”“園區+新市民服務管理”八大機制,實現聚合資源、放大乘數的基層社會治理最大效能。

 禪城創設“園區+”八大機制,打造平安園區。(禪城政法供圖)

“園區+商事調解”,可依法確保調解成果

年初,位於佛山市火炬創新創業園的東奧信息公司與天津市一家科技公司因軟體開發業務合作,發生一起合同糾紛,雙方簽訂的是兩份《軟體開發(委託)合同》,根據該合同約定,科技公司委託東奧信息公司完成軟體功能開發。東奧信息公司按照合同約定如期完成軟體功能開發,並通過了科技公司的驗收。然後,東奧信息公司根據合同規定,向對方申請支付餘款,可一直被拖欠項目餘款。

在處理兩家園區企業之間的經濟糾紛中,張槎綜治中心依託“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引入華泰調解中心開展專業商事調解,充實“N”力量, 創新運用“園區+商事調解+司法確認”調解模式,推動矛盾糾紛專業化調解。

 禪城深入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圖為張槎綜治中心正在受理矛盾糾紛調解申請。(禪城政法供圖)

在該案中,華泰調解中心通過梳理基本案情後,立即調配專業調解員,然而根據該案所涉軟體開發糾紛,專業性較強,故選派一名互聯網行業專家擔任首席調解員;在針對性組建專業調解團隊後,立即召集糾紛雙方,按照雙方所簽訂的合同,逐一分析合同每一條款,和雙方各需承擔的責任和權利義務。通過晰法明理,促進雙方依法正確對待合同的履行,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議。為了將調解成果合法達到依法履行效果,在簽訂調解協議後,立即協助雙方到法院對調解協議申請司法確認,確保協議強執執行效力,保障商事調解效能。

據悉,張槎街道綜治中心創新運用“園區+商事調解+司法確認”工作機制實體化運作,在禪城區屬首個。

“園區+行政調解”,可為轄區提供平安和諧土壤

張槎一家新建的酒樓在試營業期間,因通行道路問題與該酒樓左、右兩個小區發生矛盾,如果不及時處理好糾紛,可能會上升成群體性事件。

為妥善化解這件涉穩矛盾,張槎街道綜治辦根據該案件的敏感性果斷“吹哨”,部門“應哨”,快速組建行政調解工作專班運用“園區+行政調解”進行調解。在調解過程中,發現糾紛三方的焦點其中在左邊小區業主認為其西側通道為小區配套的通道,為了小區業主通行安全,只能設為電動車和人行通行,不能供汽車行駛;而右邊小區業主則認為,該小區的閘門是此前多年已設置的歷史事實,且閘門區域屬於小區的公共面積,閘門將酒樓與小區的活動空間分隔,形成一道隔離屏障,若將閘門打開,會導致道路人車不分流,對小區業主的&&道路交通安全帶來不利影響;作為被夾在兩個小區中間的酒樓則認為,道路屬於公共道路,小區業主不能設置道路障礙。

行政調解工作專班經核查後,三方爭議的道路均屬公共道路,不在三方權屬範圍。在明晰訴求問題根源後,經過研判,業主的訴求是道路&&安全,酒樓方則為是否正常運營,該工作專班在立足各方所關注的問題上尋找化解各方利益的平衡點,通過組織業主代表、酒樓三方共同到問題道路現場進行研究解決辦法。再根據道路客觀情況,提出了滿足小區業主與酒樓多方利益需求的方案,調解方案採取人、車分流,獲得三方認同。在該方案獲得共識後,工作專班認真負責落實,密切跟進道路人車分流的整改,並確保整改完成,糾紛成功化解。從而有效保障三方利益,促進小區與酒樓和諧共處。

 張槎綜治辦快速組建行政調解工作專班,運用“園區+行政調解”進行調解,高效化解矛盾糾紛。(禪城政法供圖)

據張槎街道綜治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創新建立“園區+行政調解”工作機制,扭緊了行政調解工作責任鏈條,能夠有效調動各方、各職能部門參與到糾紛調解工作中來,共議共商良方,謀劃有效完整的解決方案,達到高效化解矛盾糾紛,使矛盾雙方盡快恢復正常經營、生活,從而實現多贏。

展望未來,禪城區將全力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強化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縱深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佛山之心”“六最”現代化禪城向縱深發展,為全市推進廣東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記者 唐夢

通訊員 佛政宣 禪政宣

【糾錯】 【責任編輯:關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