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湛江:唱響海洋牧歌 增添“藍色動力”-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5/16 09:29:23
來源:新華網

聚焦高質量發展|湛江:唱響海洋牧歌 增添“藍色動力”

字體:

  新華網廣州5月16日電(黃玫 李俊豪)碧波潮起滿天涯,海鷗翱翔舞藍霞。廣東湛江是海洋大市,近年來堅持向海而興、向海圖強,海洋生産總值佔GDP約三分之一。在這裡,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加快融合,海洋牧場建設迸發澎湃動力;“國寶級”紅樹林鬱鬱蔥蔥、綠意盎然,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圖景;通過挖掘“鮮”的資源、“美”的稟賦,拓展濱海旅游服務産業鏈,讓“鮮美湛江”文旅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近期,湛江強化陸海統籌、港産聯動,依託濱海資源來發展海洋牧場,培育壯大現代臨港産業,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將優質濱海文旅資源串珠成鏈,為廣東全面建設海洋強省、打造“海上新廣東”增添“藍色動力”。

  向海洋要食物 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

  驅車駛進位於湛江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大大小小的蝦苗場和魚類種苗基地星羅棋佈。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該基地主要開展南美白對蝦、石斑魚、海鱺魚等海水魚蝦的良種選育、種苗繁育等研究工作,專注於給漁業種子裝上“中國芯”,體現的是從糧食安全到食物安全、再到大食物觀的宏闊視野。

  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蝦苗場。新華網發 (吳昊天 攝)

  恒興股份水産種苗與養殖研究所高級研發工程師潘榮華介紹,生物育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南美白對蝦從立項到突破,花費近10年時間。以“中興1號”新品種選育為例,至少經過1代群體選育和5代家係選育,要進行各項表現型的評價,才最終選育出。

  對蝦良種開拓養殖戶增收致富路。湛江對蝦養殖戶譚康群説,“中興1號”蝦苗養出的成蝦個頭大、抗病強、産量高,自己承包700畝養殖場,2023年成蝦銷售額457萬元,2024年預計産量達18萬斤。

  記者從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目前湛江已建立水産育、繁、推一體化良種體系,現有水産種苗場480家,其中國家級水産良種場2家,省級水産場地17家。

  不僅在種苗培育,湛江不少龍頭企業還在水産養殖、水産加工、網箱製造等環節發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以研發之智和科技之力挖掘來自海洋的優質蛋白。

  “産品是恒興人的臉面和尊嚴,代表着龍頭企業的責任和擔當。”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丹認為,恒興堅持專業化、産業化、國際化和數字化,把研發科技的投入和技術的創新突破作為安身立命之本,運用全産業鏈思維貫穿種苗培育、投喂飼料、動物保健、食品加工、冷鏈物流等多個環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優做強産品力。

  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是廣東唱響海洋牧歌、拓展海上牧場、激發藍色動能的關鍵一招。

  距離雷州市覃鬥鎮流沙海域碼頭約13&&,“海威2號”海上智能養殖&&正在深海“躬耕”,三五成群的海鱺魚躍出水面搶奪魚餌,水下智慧監控系統實時反饋投喂前後魚類生長變化情況。

  “相比淺海養殖,深遠海養殖空間大,水質和海洋環境更接近原生態,減少魚類病蟲害。”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東戈説:“‘海威2號’配備了氣象觀測站、智能監控以及水文監測等智能裝備,能夠提升養殖效率和降低養殖成本。”

  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水産養殖管理與資源保護科負責人&&,通過成立湛江市現代化海洋牧場研究院,啟用漁業大數據中心,加快實現深遠海養殖全産業鏈的監控、管理與溯源智能化發展,助力湛江海洋漁業轉型升級。

  依託濱海旅游資源 打響“鮮美湛江”文旅品牌

  在午後陽光映射下,湛江金沙灣海面泛起銀白色的浪花,市民在沙灘旁感受海風吹拂的愜意。在金沙灣北側,紅樹林科普基地時常開展科普文旅融合工作以及凈灘護林行動,已成為湛江文旅的一塊招牌。

  航拍湛江紅樹林,白鷺翔集。新華網發 (王建中 攝)

  紅樹林科普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科普基地沿外圍設置觀賞棧道、紅樹林科普展板等配套設施,讓市民游客更加容易了解紅樹林、親近紅樹林。該基地是湛江紮實推進紅樹林生態旅游經濟帶建設,將紅樹林要素融入大文旅産業鏈,創新文旅融合品牌的重要抓手。

  依託濱海旅游資源,深挖文化內涵,打造文旅融合優勢,創新旅游經營模式逐步成為湛江建設全域旅游示範區、打造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的新手段。

  一群歷史建築、兩個碼頭、一串古井、一系列展館……這是幾代人對赤坎古商埠的記憶,通過對5號碼頭、水仙廟水仙井、靜園等文物建築進行重點修復,引入特色茶館、精品咖啡館、人文書店等吸引年輕人消費的新業態,創新擴容“沉浸式體驗”消費場景,赤坎古商埠在面對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下重塑“文化標識”,延續“城市記憶”,讓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産持續煥發新的活力。

  赤坎古商埠人流如織。新華網發 (湛江赤坎區委宣傳部 供圖)

  身穿漢服,正在古商埠裏拍簪花照的游客黃淑珍説:“赤坎古商埠給我的感覺是古風韻味,我會把一個多月來在湛江好吃好玩的去處分享給身邊朋友。”

  湛江市委書記劉紅兵&&,湛江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過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打響“鮮美湛江”文旅品牌,推動湛江文旅出圈出彩,讓文化文脈與城市生活和諧相融、與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提升群眾的文化獲得感、文化自豪感和文化歸屬感。

【糾錯】 【責任編輯:李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