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家醫院是如何做到的?來聽院長説-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3/23 09:04:42
來源:廣州日報

廣州這家醫院是如何做到的?來聽院長説

字體:

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被稱為“國考”,備受關注。根據今年初國家衞生健康委最新公布的全國2112家三級公立醫院2022年績效考核結果,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在2022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類別中排名第五。

這樣名列前茅的成績是如何取得的?描繪了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怎樣的發展現狀?接下來有哪些發展大計?我們專訪了廣東省醫院管理優秀團隊領頭人、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肖俊會,一起來聽他一一揭秘。

問: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具體結果如何?名列前茅的關鍵是什麼?

肖俊會院長:在2024年1月8日公布的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國考”成績單中,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在全國中西醫結合類別中排名第5,較去年上升7位,創歷屆最好成績,國家監測指標提高約75分,這是廣州北部唯一榮獲國家績效考核A級的三級醫院。

這一佳績來之不易,離不開上級部門以及花都區委區政府的指導支持,離不開全體員工上下一心、同心協力的努力。為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醫院專門成立了三級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小組,圍繞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患者滿意度等核心指標進行分解落實,通過績效考核達到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優的目的。

在我看來,醫院要發展,關鍵的一點是理念先行,現階段我們主要明確公立醫院公益性、中西醫結合、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三個核心定位。

在醫院發展中,在區委、區政府和區衛健局的正確領導下,醫院黨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高位推動,多措並舉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醫院始終堅持公益性導向,將“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於醫療服務各環節,着力強化信息化建設,整體提升醫療服務的舒適化、智慧化、數字化水平。

目前全國中西醫結合醫院大部分為綜合性醫院轉型而來,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則是屬於少數派,由中醫院轉型而來。因此,醫院秉承“承中融西、創新致遠”的核心理念,在緊跟現代醫學發展步伐的同時,擔當好從中醫角度探索中西醫結合理念的特殊使命。

我們通過信息化實現彎道超車,電子病歷、運營決策管理、互聯互通、安消一體化、集團信息一體化、智慧病房等多個信息模塊升級全面鋪開,充分利用物聯網、5G+的信息融合技術,使醫院整體運營高效協同,信息化建設成為醫院近年管理效能提高的關鍵。

此外,醫院一系列以員工為主體、關愛員工的舉措,關心關愛醫護人員,科學安排診療護理班次,保障醫務人員合理休息休假時間,提高醫務人員合理薪酬待遇,建立關愛長效機制,凝聚醫院力量,激發着發展合力。

問: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醫院科技與質量安全等各方面有哪些最新建設進展?

肖俊會院長: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醫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醫院質量安全、醫療服務等各方面都有了新進步、新突破、新成效,多方面高質量發展,讓我們為社會提供了高質量醫療服務。

一是以高水平學科提速醫院高質量發展。腦病科獲全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先鋒科室”、國家中西醫協同重點腦病專科建設單位,重症醫學科獲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項目,消化內科獲評省級“幽門螺桿菌規範化診治門診”示範中心,急診科獲廣州市2023年院前醫療急救“出車量”考核先進集體,出車量居廣州市醫療機構首位。8個專科通過廣州市中醫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個專科通過廣東省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驗收。

二是以高標準培養高質量發展人才。制定高層次衞生健康人才引進與管理實施方案,引進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和省級優秀青年中醫等高層次人才,2名博士拜師國醫大師,獲評廣州市非中醫類別醫師學習中醫培訓基地,首次自主舉辦“西學中”培訓班,住培學員結業通過率100%,在廣東省20家國家中醫規培基地中排名第7。

三是以精細化管理護航醫院高質量發展。聚焦解決群眾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率先推出無假日醫院,方便患者就醫;成立運營管理科,通過控成本、調結構,醫院的住院次均費用大幅下降,實現用同等的醫保資金服務更多患者的目標,促進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本質。

四是以高品質服務彰顯醫院高質量發展。成立客服部,分設服務中心、接待中心、隨訪中心,盡力解決患者就醫的實際問題;開展花都“極”先鋒“頤康相伴”老年一站式門診服務;推行線上預約掛號、診間結算、床旁結算、微信自助入院等便民服務,搭建互聯網醫院、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遠程影像、院內導航等互聯網+醫療&&,為患者提供便捷就醫場景。

如今,腦病科、康復科、臨床藥學、腫瘤科、心血管科等專科獲評或通過各級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驗收,廣東省傳統醫學會腦病分會主委單位花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獲批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燒傷瘡瘍臨床培訓基地,“癌症防治中心”“眩暈中心”新落戶,新增了呼吸及危重症病區、體檢中心深度體檢區和智慧藥房,針灸中心、超聲科和影像科完成升級改造……讓市民群眾真正感受到高質量醫療服務在身邊。(侯靜之)

【糾錯】 【責任編輯:李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