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三八紅旗手”黃淑君:掃大街“掃”出年營收近億元-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3/19 15:10:20
來源:南方日報

省“三八紅旗手”黃淑君:掃大街“掃”出年營收近億元

字體:

從芳華青春到不惑之年、從列車車站保潔到市政道路清潔,她始終堅守在環衛一線與垃圾“為伴”,卻深深熱愛着這份“臟活累活”。她就是剛獲評廣東省“三八紅旗手”的廣東田雨環境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淑君。

 黃淑君積極參與綠美生態建設。

吃苦耐勞的“鐵娘子”

工人都願意跟着她幹

2003年,28歲的黃淑君毅然辭去別人眼中的“鐵飯碗”工作,結束在老家相夫教子的生活,南下深圳闖蕩。“我不喜歡那種枯燥單一的辦公室工作,想走出去多看看多學習。”黃淑君説,在與深圳街道一名老領導閒聊的過程中,她得知當地政府正在推進環衛保潔市場化改革,環衛事業有望成為朝陽産業,便決定拿起掃帚開啟她的環衞生涯。

 “一開始做鐵路保潔業務的時候完全摸不着頭腦,因為家鄉還沒有鐵路,對鐵路還很陌生。”黃淑君回憶,創業之初,自己摸索了半個多月才弄清楚鐵路的不同工種和組成單位。

對接難只是列車保潔工作的冰山一角。按照作業規範和要求,列車不能打開門窗,這意味着保潔員必須在封閉環境下完成車內清潔衞生、設備更換、物資佈置等工作。封閉的車廂內,空氣異常沉悶,如同蒸籠一般。尤其暑運期間,烈日炙烤下車廂溫度能達到45℃,黃淑君不但會為工人準備好解暑飲品,人手不夠、任務緊迫時她還親力親為,挽起袖子褲腿、拿起水桶抹布就幹。“黃董看工人們太辛苦,就讓工人們休息換自己親自上陣,洗廁所、換被褥、擦玻璃,多臟多累的活她都會幹。十幾節車廂一幹下來就得五六個小時,工作服都濕透了。”廣東田雨環境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鄭海特欽佩地説。

為了給旅客營造窗明几淨、整潔有序的乘車環境,大到物資是否配備齊全,小到窗&挂件是否完好,黃淑君都要來回檢查幾遍,以確保全部落實到位。

身為管理層,黃淑君本可以不用動手幹活,但作為曾經的“過來人”,她深知環衛工作的辛苦,常把“有苦一起吃,有累一起扛”這句話挂在嘴邊。

為什麼工人們都服她?一名環衛工人用樸實的話道出了原因:“她做事能吃苦,有問題和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所以她走到哪,我們都願意跟她到哪去幹。”

白手起家的女強人

如今擁有千余名員工

2007年,黃淑君到東莞市長安鎮拓展新業務,恰逢該鎮的社區環衛保潔服務準備市場化改革。“那時候我們還只是個小企業,沒人脈也沒背景,本來以為沒什麼希望。沒想到領導想考驗我們,給了我一個月的考察期。”黃淑君説,就是那一個月,她就近租了間小旅館,每天天一亮就騎着自行車出門調研,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載着樓棟數量、出租屋數量、垃圾桶數量、未硬底化道路存量、不同時間段的垃圾量等調研數據,用腳步丈量社區每一個角落的環境衞生潔凈度,查找環衛工作的薄弱環節,制定有針對性的提升方案。

“很多公司來我們這裡跑業務,都只是隨便交了份大同小異的簡易方案,沒有一家公司像你這樣認真細緻地實地調研,而且我相信你們潮汕女人吃苦耐勞的精神一定不會讓我失望!”黃淑君至今仍對當年這番鼓勵的話語記憶猶新。

在黃淑君的帶領下,公司業務不斷擴大。為了進一步提高環衛保潔工作質量和效率,規範公司經營管理制度,她刻苦鑽研行業知識,對各項保潔檢查標準和工作流程了然於心,自學考取了本科文憑,一有機會就去浙江、湖南、福建等地學習先進經驗,組織公司職工參加各類相關專業培訓。

在黃淑君眼中,如今的環衛工作早已不是過去“一把掃帚掃天下”的時代,人們對街頭巷尾各類機械化保潔車輛早已司空見慣,環衛數字化管理也在不斷推進。黃淑君意識到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帶頭研發了環衛作業車輛管理系統、智慧環衛一體化管理系統、垃圾分類清運調度系統等六個軟體系統,獲得由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

憑藉完善的管理模式、豐富的人力資源及各种先進設備設施,二十年間,公司從只有五六個人的小團隊,發展成現在擁有千余名員工、營業額近億元、具備環衛服務資質國家一級證書的環衛龍頭企業,先後榮獲“”廣東省工人先鋒號“廣東省工會女職工工作先進集體”“汕尾市先進集體”“颱風災後復産先進單位”“創文創衛優質服務單位”“慈善企業”等榮譽稱號。

心繫家鄉的慈善家

累計捐款100多萬元

致富不忘家鄉人。環衛招工難、居民環境衞生意識淡薄、環衛基礎設施落後……2017年,黃淑君帶着先進的環衛管理經驗回到家鄉汕尾,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那時候本地人大多不願意從事環衛工作,外地來的環衛工人因為沒有路標找不到路,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鄭海特回憶道。

招聘人員、調配車輛、採購設備、制定方案、編寫地圖、增設垃圾桶點位、清運陳積垃圾、還原道路“本色”……短短三個月,在黃淑君的帶領下,陸豐市東海街道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街坊鄰居嘖嘖稱奇:“我在這生活了幾十年,都沒見街上這麼乾淨過!”

得益於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近年來,黃淑君帶領環衛工人們在汕尾打掃面積累計超3000平方米,清運各類垃圾超700萬噸,義務派出環衛工人3000多人次,助力家鄉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攻堅戰。2021年,汕尾市榮獲“國家衞生城市”;2022年,陸豐市榮獲“廣東省衞生城市”。

橫到邊、縱到沿,沒有最細只有更細,是黃淑君的作業標準;手機24小時不關機,怕錯過任何一個工作電話,是黃淑君的工作習慣;每天必須出去走一走,看哪個地方保潔不到位,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是黃淑君的工作方式。“環衛工作是做不了假的,幹不乾淨大家一看就知道。”黃淑君説。

去年,黃淑君自掏腰包並全程參與了總投資超60萬元的碣石鎮垃圾中轉站升級改造項目,實現垃圾不落地、密封轉運、污水收集等要求,大大緩解了環衛工人的作業壓力,改善了周邊人居環境。

 “黃董是我兒子的再生父母,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鄭海特動情地説。六年前他的兒子因患有小兒腦積水急需20萬元手術費,黃淑君得知後在公司運營最艱難的時期仍慷慨解囊。

助人為樂、無私奉獻是她的人生信條。作為陸豐市婦聯執委,黃淑君推動成立了陸豐市首個“三新”企業婦女聯合會,為女職工們打造“溫暖之家”。她還牽頭組織開展“夏日送清涼”等關心關愛環衛工人公益活動50多次,連續3年參加“愛心父母大聯盟”活動,資助90名困境兒童,連續5年參與“金秋助學”活動,定期看望慰問特殊困難群體,累計捐款100多萬元。

每次看望慰問特殊困難群體,黃淑君總會主動向他們介紹環衛工作,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有一對低收入夫妻抱着試一試的心態上崗,僅一年時間夫妻倆就賺了10萬元,而且一幹就是六年,真正實現了靠雙手脫貧致富。

綠美汕尾生態建設開展以來,黃淑君通過認種認捐等方式,積極參與各類植樹活動,尤其是婦聯組織的“巾幗同植幸福樹 共建共享綠美家”植樹活動,收穫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記者 陳欣欣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本期統籌:南小渭 郭楊陽

【糾錯】 【責任編輯:關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