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當晚,汕頭小公園熱鬧非凡。
漫步在汕頭小公園,仿佛穿越時空。
一個小公園,見證百載商埠;一座小亭子,承載萬千鄉愁。元宵佳節,一場2024汕頭國際元宵燈會驚艷亮相,讓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瞬間開啟“人從眾”模式,成為熱辣滾燙的“文旅頂流”。汕頭小公園是汕頭“百載商埠”歷史見證,也承載着不少海內外潮人的鄉土記憶,是潮人共建的精神文化家園。就在不久前,小公園開埠區還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如今,這裡已成為海內外游客到汕旅游的“必打卡點”之一。人們徜徉在中西合璧的騎樓群裏、漫步在“四永一昇平”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時空,與百年前的光景相會。
見證百載商埠歷史榮光
萬燈璀璨鬧元宵,良辰美景共團圓。元宵節晚上,走進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猶如置身於奇幻浪漫的燈火世界。當晚的小公園開埠區人聲鼎沸,人們賞花燈、看民俗、品美食,在璀璨燈海中飽嘗一場潮僑文化與異國風情相融、傳統民俗與現代科技交匯的節日文化盛宴。
汕頭小公園究竟有何魔力,能成為游客打卡汕頭的首選之地?初聽“小公園”之名,許多人會誤以為是一個“公園”,或是一座兀自獨立的亭&。實際上,小公園指的是汕頭市金平區內的一片老城區,以建於1934年的中山紀念亭為中心,又被稱為“小公園開埠區”。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汕頭曾是廣東省內僅次於廣州的第二大城市,贏得了“百載商埠”的美譽,小公園開埠區便是這段歷史的見證。1860年汕頭開埠,成為全國第三個、全省第二個設海關的口岸。隨着許多國家在汕頭設立領事館、辦洋行開工廠經商,外商紛至沓來,在附近開商店、設洋行、建樓房……汕頭港口逐步呈現“萬國樓船”“雲集鱗聚”的景象,小公園開埠區逐漸成為當時的商船總泊之要匯、南粵商貿經濟中心。
不僅見證了汕頭開埠的歷史榮光,小公園開埠區還承載着無數潮人的萬千鄉愁。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是土生土長的汕頭人,他對小公園片區的老建築如數家珍。“這裡以前是電報大樓,隔壁是聯和藥房,那邊是百貨大樓……”陳鴻宇坐在中山紀念亭裏,指着周邊的老建築向廣州日報記者介紹道。他回憶起童年記憶裏的小公園時説:“以前家裏人會經常到小公園的百貨大樓裏置辦生活用品,每次都會經過中山紀念亭,有人在這裡‘講古’,有人在此乘涼,還有小孩嬉鬧。”
如今,對於許多老汕頭人來説,小公園不僅僅是一個地名,更是一份情感的寄託。“看得見騎樓,留得住鄉愁”,這裡獨具一格的環形放射狀的路網結構、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築群、布局合理的“四永一昇平”等,不僅承載着老汕頭人“生於斯、長於斯”的共同記憶,更是海內外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打造文化街區精神家園
近年來,汕頭以“微更新”“微改造”和“繡花”功夫,對小公園開埠區進行保育活化,通過文化賦能,促進文旅融合發展。2016年8月,小公園保育活化試點修繕工程啟動。同年10月,小公園中山紀念亭按最早的原始尺寸啟動重建,次年3月,小公園開埠區首期修繕改造工程啟動。小公園中山紀念亭重建的總設計師黃茂雄告訴記者,當年重建時,還根據潮汕地區較為潮濕的天氣特點,從緬甸運來了有着“千年不腐”之名的柚木,作為小公園亭內部木結構的材料,且採用榫卯結構進行修建,“整個亭子無須使用一顆釘子”。2017年,重建後的中山紀念亭正式對外開放,成為游客熱捧打卡點。
如今,走進汕頭小公園,仿佛走進了一個歷史長廊。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民國騎樓建築,領略穿越百年的歷史風光。你可以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聆聽歲月留下的動人訴説。你還可以安靜地坐在中山紀念亭下,感受那份百載商埠的厚重與輝煌。
近期,小公園開埠區先後獲評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廣東省級示範特色步行街(商圈)、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23年,人頭攢動已是小公園的常態,全年總游客量達1880萬人次。數據顯示,龍年春節假期,小公園總客流量超171.55萬人次。好看、好玩、好吃的小公園開埠區文旅熱度高漲,人氣持續火爆,再次憑實力強勢“出圈”。汕頭市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如今的小公園開埠區有機融合了非遺展示、非遺文創活化等元素,打造“民俗特色文化”經濟圈,並通過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逐步樹立起小公園的經濟文化品牌,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家源 通訊員林鵬、柯曉、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