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飛馳列車背後的深山電波守護者-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2/24 09:29:06
來源:新華網

新春走基層|飛馳列車背後的深山電波守護者

字體:

  新華社廣州2月23日電 題:飛馳列車背後的深山電波守護者

  新華社記者吳濤

  廣東大瑤山,處在綿延千里的南嶺山脈中,橫亙南北。44座穿越深山、累計長達25公里的大瑤山隧道群,是京廣鐵路和京廣高鐵的“咽喉之地”。春運期間,平均每天有486趟列車穿過大瑤山隧道群,4000多萬乘客途經此地。最高峰時,每天有603趟列車通過,平均不到3分鐘一列。

  凌晨1點到4點,一群人穿過嚴寒凜冽的群山,在黑漆漆的隧道裏緊張作業,保障通信電波指引一趟趟風馳電掣的列車南下北上。春運期間,記者採訪了這群守護者。

  與時間賽跑:大瑤山隧道群的“馬拉松選手”

  因白天列車需要通行,大瑤山隧道裏的設備檢修和維護都只能在夜間停運的“天窗期”進行。一般是凌晨1點到4點,春運期間更為緊張。

  “我們每次的檢修都是在與時間賽跑。”廣鐵集團廣州南高鐵通信車間韶關通信工區工長雷瑾文説,因進出隧道要耗費大量時間,留給工人們檢修作業的時間並不寬裕。

  去年大瑤山一號隧道一次通信光纜的敷設施工是雷瑾文工作十多年來記憶最深刻的一次。

  一號隧道全長近11公里,是大瑤山裏最長的單體隧道。當時可供作業的“天窗期”時間是五個小時,但僅是人員、設備和材料整備到作業地點,時間就已耗費近半。等克服困難完成施工後,留下的撤離時間已不多,所有人搬着設備和工具開始一路狂奔。

  “平時跑幾公里很簡單,但在大半夜辛勤作業完後搬着重物奔跑,就吃不消了。”雷瑾文説,幸好當時隊伍裏有“馬拉松選手”李強來回奔走“堵漏”,終於在時間結束前安全撤離,一些身體較弱的施工人員跑出軌道安全門後,就扶着墻嘔吐起來。

  李強從部隊退伍進入廣鐵集團已十五年,一直保持晨跑的習慣,曾多次參加馬拉松比賽。他説:“通信信號直接影響高鐵列車運行安全,保證隧道信號的正常,就是一場長年累月的馬拉松賽。我們都是馬拉松選手,在與時間賽跑,與安全賽跑。”

  與冰雪對抗:懷裏捂熱電池開機

  雨雪天氣給春運帶來不少挑戰。

  “隧道太長,外部信號設備發射的無線信號無法全部覆蓋,因此隧道內增設了鐵路通信直放站22&、公網設備1120&。”廣州南高鐵通信車間黨總支書記徐帥説。

  雷瑾文帶着工友們正在吃飯時,工作手機傳來指令:“通信基站14發射功率異常報警,請速檢修”。

  大家趕緊扒拉幾口飯,趕往基站現場,一番檢測後,卻始終無法找到問題。

  雷瑾文請來參與春運30多年的張定新,他親歷了我國鐵路從內燃機到電氣化再到高鐵時代的過程,經驗豐富。

  “我看不像是基站本身的問題,可以檢查一下塔頂天線。”老張瞇起眼睛盯着電波頻譜圖思考了一會兒説。

  通信工林博文爬上通信鐵塔,果然,天線下方挂滿了長長的冰條,天線角度發生了輕微變化。

  但當清除乾淨挂冰,準備與網管部門&&重新調整天線角度時,工作手機卻因氣溫過低電池虧電自動關機了。

  急中生智的林博文拔出電池塞進懷裏,五分鐘後再裝回去,手機竟開機了。趁着這得來不易的短暫時間,林博文完成與網管核對發射功率、對天線俯仰角進行微調、與塔下的雷瑾文核對頻譜波形參數,成功消除了異常。

  “韶關通信工區已保障大瑤山隧道群內通信設備正常、無行車事故將近十年。”徐帥説。

  與恐高“戰鬥”:塔尖“調音師”奏響“平安曲”

  高鐵沿線的通信信號,主要由通信基站高塔天線以及隧道內的電纜來進行信號發射和接收。要成為大瑤山隧道群通信工隊伍的一員,爬上高達50米的高塔作業,必須擁有高處作業證。

  讓人意外的是,林博文曾經有“恐高症”。他説:“我不愛運動,平時爬凳子換燈泡腿都有點兒抖。”

  因工作需要,林博文前年考了高處作業證。在考試懸挂項目時,林博文慌得腿直抖。培訓的老師用雙手遮住林博文雙眼,開玩笑地問:“現在眼前一片漆黑,有沒有一種懸浮在外太空的感覺?”多次訓練後,林博文克服了恐高。

  “現在每當爬到半途覺得累,快支撐不住的時候,我就把眼睛閉起來一兩秒,然後深吸一口氣再睜開。不僅不再害怕,還有一種漂浮在外太空的享受感。”林博文説。

  “我們是一群塔尖調音師。”雷瑾文説,三角形的信號塔酷似電吉他,一根根電纜像吉他的弦,電波信號就如一首首動人的樂曲,以特殊的頻率在特定的頻道上穿透時空。通信工就像是這件樂器的“調音師”。

  “我們的努力,只為精心維護好這件‘樂器’,發出準確的音節,奏響‘平安曲’。”雷瑾文説。

【糾錯】 【責任編輯: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