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走好海洋強市融灣先行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2/18 20:26:56
來源:南方+

汕尾:走好海洋強市融灣先行之路

字體:

隨着廣汕高鐵全線開通,汕尾融入廣州“一小時交通圈”。“硬聯通”雛形初顯,“軟環境”也在穩步推進。2023年,汕尾營商環境首次入榜粵東西北前三。翻開2023年經濟“成績單”,汕尾以5%的GDP增速“跑贏”全省。

汕尾市委八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走好“海洋強市、融灣先行”之路,突出新型工業化方向,着眼培育新質生産力,加快構建陸海統籌、內外聯動、新舊並舉、鏈柱齊強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向海而興建設海洋強市

5.5MW、18MW、20MW!“大國重器”向海而生,海上機組容量不斷突破的背後,是科技創新的力量。

2023年12月12日,在汕尾(陸豐)臨港産業園,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20MW海上風機在汕尾正式裝配下線,標誌着汕尾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水平邁上新&階。

“當前行業競爭激烈,特別是風電新能源行業賽道非常大,內卷非常嚴重。我們唯有創新,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産品不斷迭代。”明陽集團董事、黨委常務書記王金髮説。

創新鏈與産業鏈環環相扣。近年來,汕尾立足海洋資源稟賦和海洋核心産業發展基礎,依託汕尾(陸豐)臨港産業園,大力發展海工裝備製造産業,培育海工裝備産業鏈,推進汕尾海洋工程裝備基地建設。

對於汕尾(陸豐)臨港産業園,汕尾明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冠龍評價:“該産業園內海工裝備産業鏈齊全,海工裝備技術領先,海工基地碼頭配套設施完善,具有海上風電發展的完整成熟産業配套條件。汕尾明陽與汕尾海工基地協同加速推進‘強鏈行動’和海上風電、海洋能源的高質量融合發展,打造萬億級全球領先的高端裝備産業集群。”

目前,該産業園已聚集了中廣核新能源、明陽智能等一批鏈主企業和中天科技、天能重工行業、中天海纜、天順風能等頭部企業,初步建成集技術研發、設備製造、檢測認證、運行維護於一體的專業化産業園,是目前全省産業鏈條最全、關聯度最大、輻射帶動力最強的海工裝備製造産業集群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汕尾分中心也已入駐園區,聚焦海上風電先進設計建造技術、運維技術、消納綜合利用控制技術研究,為園區産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在汕尾綿延455公里的海岸線上、2.39萬平方公里的廣闊海域裏,加速崛起的不僅有海上風電産業,還有現代化海洋牧場。

去年8月,汕尾市城區江牡島零碳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和陸豐後湖“風漁融合”項目,同步審批頒發項目不動産證、水域灘塗養殖證,實現“拿海即開工”,分別成為全國首個零碳現代化海洋牧場示範項目、全省最大容量抗強颱風“風漁融合”智能化網箱養殖&&,為汕尾深耕海洋牧場、唱響海洋牧歌,高質量打造“海上糧倉”提供有力支撐。

頗有電影感的“海上古堡”、被彩繪塗鴉“包圍”的童話小鎮、白鷺翩躚的濱海濕地、躺在床上便能看海的絕美民宿……這些屬於汕尾的“藍色名片”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來體驗“趕海之旅”。2023年,汕尾接待游客超過3400萬人次,同比增長3.5倍,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1.5倍。

捧着海洋資源這一“金飯碗”,綠色能源、臨港製造、深海養殖、濱海文旅等海洋産業正在汕尾“全面開花”。數據更加直觀,過去一年,汕尾海洋生産總值佔地區生産總值18%,比全省高出近4個百分點。

汕尾海上風電項目。資料圖片

深度融灣實現雙向奔赴

“奔向海陸豐,只需一粒鐘”。2023年9月26日,廣汕高鐵開通,汕尾融入廣州“一小時交通圈”;三個月後,汕汕高鐵開通,汕尾到汕頭車程縮短至40分鐘左右。至此,兩條以汕尾城市命名、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沿海高鐵“雙龍交匯”,汕尾全面邁入“高鐵時代”,成為承東接西的交通樞紐。

游客們乘着高鐵來汕尾“趕海”,“一把手”們則乘着高鐵赴灣區招商。去年年底以來,汕尾掀起新一輪招商引資熱潮,先後到佛山、深圳、廣州三地舉辦以“奔向海陸豐·興業攀高峰”為主題的招商推介會,頻頻喊出“造新車,來汕尾!”的招商口號。

近年來,深圳緊跟汽車綠色化、數字化、無人化、&&化發展趨勢,乘勢而上建設“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作為深圳“飛地”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成為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的重要承載地,贏得比亞迪青睞,東風李爾、京西重工、悠跑科技、力勁科技等汽車産業鏈上下游頭部企業也相繼落戶深汕特別合作區。

而早在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珠三角和汕尾逐漸實現同一水平發展”重大決策指引下,比亞迪就東進汕尾,在陸河、紅草分別布局了儲能電池、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智能終端等系列先進製造産業鏈。

2023年,陸河新能源汽車研發測試基地也迎來了開工,預計比亞迪在汕尾投資産業項目年産值將超180億元。同時,弗迪科技、銘德智能製造、立威新能源合成材料等多個新能源汽車産業項目也相繼落戶汕尾。

1月20日,深汕兩地又邁出“雙向奔赴 互利共贏”新步伐,在深汕特別合作區旁規劃建設的深汕合作拓展區內打造深圳—汕尾産業轉移合作園,按照共建共享共管模式,由深圳負責招商引資、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汕尾負責土地供應、社會管理、配套服務,依託比亞迪等“鏈主”企業,重點承接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産業。

與此同時,汕尾加快制定&&《汕尾市關於支持新能源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擬從支持新能源汽車産業做大做強、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稅等方面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成長期、全鏈條服務的保駕護航。

【糾錯】 【責任編輯:李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