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至24日,政協第十三屆廣東省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廣州召開。一年來,廣東省政協聚焦廣東省委的“1310”具體部署,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共收到提案998件,審查立案758件,已100%辦復。政協委員們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協商議政,持續助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聚焦“高質量發展”
經濟總量居全國首位35年的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
2022年底,廣東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也是廣東省委“錨定一個目標、激活三大動力、奮力實現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體部署之一,加速描繪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圖景。
“百千萬工程”是廣東省政協民主監督關注的重中之重。
小菜心撬動大産業。2023年11月,廣東省政協民主監督調研組來到清遠連州市西岸鎮河田村,走訪連州菜心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示範種植基地。
成片的連州菜心長勢喜人,農戶們正加緊采收,趕着上市賣個好價錢。當下,清遠市正着力打造包括連州菜心在內的“五大百億級農業産業”。
廣東省政協委員、省農業科學院二級研究員曹俊明在實地走訪清遠、韶關等地後,認為清遠、韶關在發展菜心、茶葉等“土特産”産業上已經有較好的基礎,建議加大力度打造區域特有的品牌,通過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把科技人才吸引到粵北地區來,共同支撐産業做優做強。
推進“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廣東省政協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政協一線監督調研範圍覆蓋了33個縣(市、區)、68個鄉鎮、140多個行政村;協同調研、蹲點調研、問卷調查等則實現對廣東省20個地級以上市(深圳除外)調研全覆蓋。
近期,調研組形成的報告顯示,“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各地工作機制、政策體系初步建立,要素保障、産業發展、鄉村建設成效初顯。
廣東省政協相關負責人&&,高質量發展是廣東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出路。政協委員們高度關注“百千萬工程”,一年來共提出100多件相關提案,並以委員鄉村振興實踐基地等豐富的形式積極投身建設實踐中,如助力“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範帶、新興縣太平鎮完善規劃、引入投資等等,成果豐碩。
打造“一委一品”工作品牌
種下11片“政協委員林”、成立省級關注海洋活動組織委員會、創建環境資源界別政協委員工作室……這是十三屆廣東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履職一年交出的答卷。
2023年1月,廣東省政協第十三屆一次會議召開,新設立的環境資源界別首次亮相。依託這一界別,廣東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創新打造“綠美廣東·委員在行動”品牌,不斷探索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密碼”。
一年來,廣東省政協各專委會持續探索履職新形式,一批新的工作品牌相繼亮相。
目前,各專委會已建立或謀劃建立至少一個工作品牌,“一委一品”推動政協協商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委員見文·傳承嶺南文脈”工作品牌,由廣東省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着力打造。
現身“雲端”,與網友暢聊藝術教育、網絡文學、全民科普;重走紅色交通線,以專業資源助力舊址保護修復……這一品牌讓文化藝術、社會科學、新聞出版等界別委員在政協舞&發揮所長,更好服務界別群眾。
挖掘廣東省法院、檢察院等專業資源,組織廣東省政協法律專業委員和一線法律實務專家趕赴地市開展座談交流……廣東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打造的“法治和社會巡迴講壇”品牌工作聚焦民生實事,以多樣化法律宣講幫助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更好知情明政、履職盡責。
廣東省政協相關負責人&&,廣東政協突出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強化提案工作質量導向,深化“一委一品”建設,積極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展現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新氣象、新作為。
完善委員&&界別群眾制度機制
位於廣州的曹志偉委員工作室數字展廳內,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長達4.4米的投資項目建設所需的全部審批環節圖。
在2013年廣州市兩會上,這幅被稱作“萬里審批圖”的長卷引發關注,其反映了企業“辦證難”的問題,直接推動了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界別群眾制度機制。
近年來,廣東積極探索推進委員工作室(站)建設,截至目前,廣東省各級政協已依託高校、鎮街、社區等建設政協委員工作室(站)近3000個,委員履職的“最後一公里”逐步打通。
而在線上,打開“粵省事”小程序的粵政協專區,廣東省政協創新打造的“委員會客室”裏,每個工作日都有一名廣東省政協委員在線值班,與網友互動交流、收集社情民意。
“是否有符合老年科普的圖書和文化讀物?”“如何避開‘天坑’專業?”“怎麼激發小孩探索科學的興趣?”在“委員會客室”,一場又一場接地氣的主題討論在群眾和政協委員之間展開。
由廣東省政協辦公廳主辦的“委員會客室”欄目自2020年1月上線以來,已成為委員們傾聽民聲、收集民意、解疑釋惑、凝聚共識工作的重要履職陣地。
為推動平台優化、資源整合,深圳市政協打造“深i政協”委員履職服務App,並將“政協熱線”“委員講堂”“深圳口述史”等搬到網上,以“數字政協”建設拓展提案公開和線索徵集功能,為聽取群眾呼聲、收集群眾意見開闢新渠道。
廣東省政協相關負責人&&,廣東正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政協委員履職平台體系,不斷拓展委員&&服務群眾的渠道。
(記者孫飛 陸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