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萬見“文”錄丨湛江赤坎老街領唱廣東全域文旅曲-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1/24 11:48:51
來源:廣州日報

百千萬見“文”錄丨湛江赤坎老街領唱廣東全域文旅曲

字體:

  新出爐的燒蠔和蝦餅、現開的菠蘿蜜和老椰子、即榨的竹蔗汁、圍着街心老井欄杆品嘗的腸粉、單車尾架上現煮的咖啡……在廣東省湛江市赤坎老街沿街中西合璧傳統建築群前徜徉的各地游客,仿佛時光穿梭到百年前……

位於赤坎老街的廣州灣商會原址外景。

  非假非節的1月22日,赤坎老街依然涌入近千名攜帶背囊和單反相機外來游客。來自新疆的游客提拉用手機向記者展示了他在“驢友”大站裏的五星級留言貼,在他的看來,赤坎老街的魅力,在於超濃的人間煙火味和熱帶海濱風情。“不用買門票人均幾十文(元)消費,可以從朝行到晚,包括午晚兩餐和手信,傳統建築都帶有法式風格,路邊攤很有特色,就像以前香港人逛廟街!廣東不少不少城市都有騎樓街,但仍能找到百年人文印記的不多,赤坎老街很典型.”來自香港的大學生阿華坦言,他剛蹲在一個制售水煙筒的小店門前拍攝了10來分鐘。

  赤坎老街範圍包括以城區傳統商業幹線中山一路兩側,以及東、北兩個方向的老街老巷超過千幢始建於民國時期的中、法風格合璧傳統建築,數平方公里內常住人口達10多萬人,與從未變遷過辦公地址的湛江市委市政府大院相鄰,熱鬧非凡。

  擁有千年歷史的赤坎得名於古埠頭高隆的紅泥地,自從清康熙年間解除的海禁後,海運商貿興旺。閩浙、廣潮、琼崖、高雷商戶紛紛聚此經商,赤坎埠進入繁榮期。1899年,法國向清廷強租廣州灣(今湛江市),1943年日本侵佔廣州灣,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光復這座城市。法國殖民期間,霞山為行政駐地,赤坎為主要商埠。

赤坎老街一景。(赤坎文旅 供圖)

  1941至1943年期間,作為抗戰時大陸唯一未淪陷的對外通商口岸,赤坎商貿空前繁榮,現時老街的範圍內,開設了超過兩千家商號。當時的國內時尚圈,按定制舶來品的入口地排列,形成“‘港澳湛’新款”的流行語。如今赤坎老街的十個古碼頭青石階梯保存良好,其密度之高,在國內極為罕見。

  赤坎老街不僅承載着“七子之歌”的沉澱歷史,還傳承着多元文化的融合發展。大部分民國期間的代表性文化名人都在此留下過足跡。包括粵劇名角馬師曾紅線女夫婦,亞洲球王李惠堂,美術大師葉淺予、趙少昂,女作家凌淑華,名記者夏衍,港片第一人黎民偉、影星楚帆、張瑛、白燕、黃曼梨等。單以美食文化融合而論,這片老街曾遍設數中外十種流派的餐館。

  除廣州灣商會原址、靜園、陳明仁將軍紀念館、廣州灣歷史風俗館、許愛周故居、三友公司遺址、南華酒店、建設旅店等赤坎埠典型老宅景觀外,沿街美食及非遺文化展演也給來客留下深刻印象。用漁網和露兜樹葉分別扎成的調順網龍和文章灣簕古龍、木偶戲、南拳表演人氣十足,小林漫畫和街頭油畫極具文藝氣息,蒲編、竹藝及海味乾貨是搶手的回程手信……

  1980年,許鞍華執導的電影《投奔怒海》,把赤坎老街首次搬上銀幕,以此外景的“解放西貢,坦克入城”鏡頭當時震動港澳。2020年,網紅劇《隱秘的角落》全面展示了赤坎老街,並由此産生了“水井頭早餐”“本利士多”等游客“打卡點”。同年,赤坎區決定建設廣東首個全域旅游城區,赤坎老街連同3公里外的4A級景點金沙灣濱海休閒旅游景區連線。

  現在,住在金沙灣,逛在老街的模式已成外來游客的首選,連同位於10公里外霞山區的廣州灣法國公使館遺址、東方匯理銀行舊址、維多爾教堂等景點,全程無門票、消費無加收,並與城市生活融為一體的全域旅游新模式,成為廣東文旅提質的新亮點。(關家玉)

【糾錯】 【責任編輯:伍嘉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