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下午,深圳市寶安區七屆三次黨代會舉行,全面總結了2023年工作,系統部署2024年任務。
會議提出,要把握寶安發展極其寶貴的歷史機遇,把“進”作為今年的關鍵詞,以寶安的“進”為全局的“穩”、深圳的“進”做更大支撐。
把“進”作為2024年的關鍵詞,源於寶安區面臨的重大機遇:《前海總規》重磅發布、深中通道開通在即、環珠江口一體化方案加快實施,地處灣區樞紐位置的寶安迎來重重利好,必須緊緊抓住發展的有利契機,勇當灣區發展排頭兵。
把“進”作為2024年的關鍵詞,源於寶安區承擔的使命責任:寶安被深圳寄予重任,要求寶安為全市大局多作貢獻。寶安2023年GDP預計突破5000億元,進入了全國區縣“第一方隊”,高質量的任務更為艱巨而緊迫。
自覺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展現大區擔當、大區作為。2024年,寶安“進”字當頭,乘勢而上,騰勢而起,揚帆起航。
高質量發展築牢“進”的基石
2023年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邁上新&階
2023年,寶安跑出了跨越式發展之路。
這一年,寶安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強勁。
全年GDP預計突破5000億元,三年跨越兩個千億元大關,十大行業全部正增長,其中營利性服務業、建築業、房地産業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兩位數快速增長。
這一年,寶安經濟質量穩步提升、結構優化。
戰新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突破50%;低空經濟、空天技術等産業蓬勃興起;14家企業躋身全國製造業500強、32家登榜深圳工業百強。
這一年,寶安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加快釋放。
全社會研發投入同比增長7.3%,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創新百強區第二;國高企業超7200家、連續七年居全國縣區第一;新增國家級孵化器3家,總數達20家、連續4年全市第一。
這一年,寶安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磁力更強。
全年新登記商事主體12.3萬戶,總量93.4萬戶,創新創業活力更足;“三個一”企業服務體系成效顯著,處級幹部走訪服務企業5.6萬家次,辦結訴求5157件、滿意率99.8%;西門子、南方電網、小米等346宗項目落戶,投資額超千億元;深圳全球招商大會寶安洽談簽約項目39宗、意向投資額超千億元,寶安蟬聯市招商優勝區。
這一年,寶安産業空間有效拓展、品質重塑。
探索“整整轉更”土地二次開發新模式,全年整備土地398.4公頃,其中産業用地158.1公頃、民生用地77.2公頃、均為全市第一。
這一年,寶安城區功能更加完善、品質提升。
開工建設道路260條,完工92條27.5公里,打通斷頭路26條;新改建九圍公園、五指耙月季園等6個公園,新建綠道、健步道、碧道、郊野徑223公里;空氣質量優良率同比上升7.1個百分點、達97%。
這一年,寶安民生幸福成色更足、更有溫度。
新建義務教育學位3萬座、創歷史新高;新改擴建醫院15家;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世界帆船對抗巡迴賽總決賽等大型賽事成功舉辦,寶安上榜中國影響力人物榜單年度城區。
多重利好積蓄“進”的動能
“大交通、大機場、大會展、大機遇”
背後的“大勢所趨”
寶安是深圳的國土大區、經濟大區。灣區時代,寶安優勢盡顯,大交通、大會展、大機遇碰撞疊加,激蕩出不斷“進”擊的強勁動能。
——大交通:寶安擁有全國範圍內罕見的集航空、海港、高鐵、地鐵、城際交通、高速公路於一體的“六位一體”交通格局。
——大機場:2023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達到5273萬人次,國內航線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萬,達到5025萬人次,相比2019年增長近7%,該排名首次躍居全國第二。
——大會展: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落戶寶安,2023年排展近80場,平均4.5天一場展,全年展覽面積581萬平方米,全年展覽面積高達581萬平方米,創下歷史紀錄;參展觀展人次超500萬,會展業直接收入達85億元,帶動相關産業收入約765億元,成為“流量擔當”,為寶安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磅礡動力。
——大機遇:深中通道主線正式貫通,將在2024年建成通車,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將加速匯聚寶安,使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間一小時生活圈真正形成,寶安成為引領珠江東西岸融合發展的先鋒。
深圳軌道11號線北延(深圳段)開工建設,這條既有11號線的延伸線,將銜接東莞軌道交通3號線,支持“空港新城+濱海灣新區”西部集合城市發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
最為重磅的“大禮包”是剛剛發布的《前海總規》。2023年12月,《前海總規》正式發布,提出“一心一帶雙港五區”的空間結構,其中“五區”中有三區,即寶中及大鏟灣片區、機場及周邊片區、會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區在寶安。前海2/3在寶安,寶安1/5是前海,寶安藉此迎來再次騰飛發展的重大機遇,深度融入前海國家戰略主戰場,“世界的前海、騰飛的寶安”共識正在加快形成。
聚焦重點明確“進”的方向
“六個十大”工程帶動各項事業跨越前進
穿越2023年的考驗,寶安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遠沒有到可以停歇的時候。面對發展的星辰大海,寶安要向哪進?又該怎樣進?
寶安提出,要牢牢把握“進”這個2024年的關鍵詞,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城、國際化灣區濱海城、高品質民生幸福城,為深圳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寶安最大程度貢獻。
寶安區七屆三次黨代會部署了“強化十大協同,以落實前海總規書寫開發開放新篇章”、“緊抓十大重點,以新型工業化為主線夯實製造業‘基本盤’”、“做強十大領域,以生産性服務業為重點推動現代服務業能級提升”、“打造十大示範,以點帶面引領各領域高質量發展”、“促成十大新開,以重大項目建設為發展注入持續新動能”、“辦好十大實事,以優質民生服務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六個十大”工程,為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明確的路徑。
從六個十大”工程中,可以一窺寶安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搶位發展的思路與決心。如面對前海總規落地的機遇,寶安提出要加強與前海政策銜接、落實“一心一帶雙港五區”空間布局、聯動前海暢通“香港科研+內地轉化”渠道;推進深港兩地就醫、就學、社會保障等標準互認、規則銜接等多個具體方向。
面對新型工業化的機遇,寶安提出要推動産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建設一批5G工廠、無人工廠、燈塔工廠,打造一批“綠園”“綠鏈”“綠廠”;增強科技創新引領力,推動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加快對超高清視頻顯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網絡與通信等千億級産業集群強鏈補鏈延鏈,對激光增材與工業母機、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等産業集群,瞄準高端高質高新向上突圍等。
值得一提的是,寶安還提出要對潛力大、發展快、有相對優勢的低空、空天、新材料等産業,集中資源力量加快“建鏈”,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打造成新的骨幹産業集群。
比如,積極探索低空空域融合運行管理機制,適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礎設施,鼓勵無人機在血液運輸、物流配送、空中交通、載人文旅體驗等領域應用;打造星通大廈空天産業總部基地,積極引進空天領域龍頭企業;支持深圳先進電子材料院打造國家級産業創新中心。
此外,會議還提出深化全面從嚴治黨,以高質量黨建為寶安各項事業的“進”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向灣區發展的核心區進發,向深圳發展的主力區進發,向增厚福祉的幸福城進發,銳意進取、敢作善為、乘勢而上,奮力再造一個新寶安!”“衝鋒號”鏗鏘奮進,擲地有聲,寶安,以“進”之基,以“進”之姿,以“進”之能,不負時代好春光,走在時代最前列,奔向時代新藍海。
【文字】記者 蘇國銳 何俊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