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下午,廣州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進行大會發言。多名市政協委員走上發言&,就教育、醫衛兩大話題發言。一名醫護人員作為“百姓提案人”登&發言,成為廣州市政協首位登&發言的“百姓提案人”。
從幼兒園到高中
委員給出多條改善建議
教育是百年大計,醫衛關乎人民群眾的健康,也是百姓關心的頭等大事。多名廣州市政協委員在大會發言中指出廣州教育需要改善的地方,並對如何改善給出建議。
幼兒園是不少人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在沒有入讀幼兒園之前,不少家長已有“托幼”需求。廣州市政協委員胡桂芬介紹,市民對於“托幼一體”和公辦幼兒園開設托班有較集中需求。從市場發展來看,幼兒園辦托班也是托育發展;但廣州各幼兒園開設托班存在扶持政策不足規範指引不明確專業不對口等問題。胡桂芬建議,廣州教育、衛健等部門聯動,根據人口出生趨勢和幼兒園招生現狀科學規劃幼兒園托班開辦數量;將幼兒園托班納入國家普惠托育項目支持範圍,對幼兒園因開設托班而需要的改擴建給予財政專項補貼。
胡桂芬
離開幼兒園,孩子們開始接受基礎教育。廣州市政協委員柯中明&&,有的家庭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存在“擇校”“學區房”等壓力,主因為基礎教育階段教育資源和教育質量不均衡。儘管廣州市從2017年起推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提升了部分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但距離市民心目中“家門口的學校能成為好學校”的訴求仍有差距。柯中明建議,廣州應提升集團化辦學覆蓋率,推動市屬學校、區屬優質學校組建跨區域教育集團,並優先考慮到優質教育資源少、學位建設任務重的區開展跨區域集團化辦學,強化對教育薄弱區的“輸血”功能,讓市民感受到“家門口的學校就是好學校”。
柯中明
初中畢業以後,不少學子渴望進入普通高中繼續深造。廣州市政協委員胡國勝指出,廣州存在普通高中學位供給不足問題,導致很多學子無法升讀普通高中。為了上普通高中,不少學子早在孩子時期便接受補習,導致“減負”政策“打折”。胡國勝建議,廣州可分階段提升普通高中學位供應。在2024年秋季招生前,可要求市、區屬高中必須滿額招生,部分示範性高中超額招生,完善補錄政策等方式增加普通高中學位。在2027年秋季招生前,用好用足職校整體搬遷後留下舊校區資源開辦普通高中,探索支持職校開辦綜合高中班,進一步增加普通高中學位供應。在2030年秋季招生前,加快完善新建普通高中校區配套,根據初中畢業生人數提早規劃建設新的普通高中、特色高中或新校區,進一步增加普通高中學位供應。
胡國勝
“百姓提案人”首登發言&
呼籲防治骨質疏鬆症
教育提升人的知識面,醫療則提升人的健康。除教育外,不少市政協委員在大會發言中還關注廣州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為鼓勵市民群眾踴躍為廣州經濟發展貢獻金點子,引導政協委員扎根基層知曉民生,廣州市政協自2022年起推動“百姓提案”工作。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大外科副主任兼骨科主任楊運發,作為廣州市政協首位登&發言的“百姓提案人”,走上大會發言&。
楊運發
“骨質疏鬆症是老齡化的必然結果,老年骨質疏鬆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死亡率高致殘率高醫療費用大。”楊運發建議,廣州應通過政府引導、社會支持、社區動員等方式,構建防治並重的新型老年人骨骼健康服務體系;成立專業服務小組為老年人進行骨質疏鬆性骨折防治培訓;依據已建立的老年骨質疏鬆病人隨訪數據庫逐步搭建面向社區的老年人骨骼健康服務&&,根據&&數據篩選出潛在患者引導其主動就醫。
除了骨質疏鬆症,阿爾茨海默病也是老年人易發疾病。廣州市政協委員寧玉萍介紹,現有醫療水平已可對阿爾茨海默病早篩早查,但廣州在社區層面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早篩工作起步較晚;現有醫療機構開設的記憶障礙門診,接診能力也無法滿足病患需求。寧玉萍&&,早篩早查始終是防治疾病的關鍵,建議廣州各醫療機構成立“廣州市阿爾茨海默病防治聯盟”, 打造一個含疾病早篩、醫療干預、科研協作、宣傳科普“四位一體”的服務新體系。將癡呆早篩納入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包,在部分區開展試點,結合實際每年為轄區內的老年人提供1次癡呆早篩。可以考慮在粵省事、穗好辦等常用手機小程序中增設老年癡呆早篩模塊,使其具備完成基本信息收集和問卷初篩功能。
寧玉萍
推動“政産學研醫”綜合發力,可幫助廣州幹細胞産業高質量發展。廣州市政協委員李鶴虹&&,廣州幹細胞産業起步早、有基礎,但獲批臨床試驗默示許可(IND)的幹細胞産品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存有差距。李鶴虹認為,培育或引進幹細胞行業領軍人物或創新團隊,可以縮小差距。建議廣州圍繞幹細胞産業細分領域對高端人才的不同需求,制定系統、精準的專項人才引進和培育政策。廣州還應培育幹細胞産業集群,完善産業鏈布局,完善科技創新頂層設計,推動産學研醫融合發展。廣州還需加強對幹細胞臨床研究工作的監督指導,爭取廣州在幹細胞臨床轉化方面取得先機。
李鶴虹
文|記者 梁懌韜、薛江華、馬思泳、冷霜
圖|記者 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