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在行動|茂名:盤活農村閒置土地 發展村集體經濟-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1/09 08:47:23
來源:新華網

鄉村振興在行動|茂名:盤活農村閒置土地 發展村集體經濟

字體:

  新華網廣州1月9日電(盧鑒)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通過“託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盤活土地資源壯大集體經濟,近日,茂名市多地探索經驗入選廣東省委深改委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典型案例。茂名究竟有哪些新探索?

 油城墟·簸箕巷特色商業街區游人如織。新華網發(南越文旅 供圖)

  荒地蝶變“網紅墟” 奏響鎮村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走進位於茂名市茂南區的油城墟,這裡游人如織,不少年輕人在這裡開店經營露營、民宿、直播、旅游等産業。開墟四個多月來,當地政府通過出租微加工廠、土地流轉、農村電商、農民就業等,已增加村集體收入超145萬元。

  然而,兩年前,油城墟·簸箕巷特色商業街區所處的金塘鎮金塘村,仍是土地閒置、産業缺乏、收入薄弱的村落。

  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當地政府盤活村中閒置土地,引進南越文旅公司、協仁農業公司等企業,打造了油城墟·簸箕巷特色商業街區、毛豆種植産業園等一批鄉村特色産業。

  2023年,金塘村集體收入超6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萬元,連續兩年均實現翻番目標。

  廣東南越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錦晶説:“一年多前剛開發時,金塘村這裡還是一片荒地,雜草叢生,我們結合茂名‘油城’的城市文化特色,將閒置土地活化,將這一帶打造成為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閒、旅游為一體的開放式旅游休閒街區。現在這裡已經成為外地人來茂名旅游的熱門打卡地。”

  2024年元旦期間,油城墟舉辦旅游文化美食節,竇州墟、疍家墟的國潮展演以及音樂晚會,點燃跨年之夜,吸引大量游客。元旦假期三天,茂名旅游總收入超3.89億元,接待旅游總人數超63.2萬人次。

  茂名信宜市“竇州墟”。新華網發 (茂名市委宣傳部 供圖)

  茂名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鄒國兵&&,茂南區“油城墟”、電白區“沙垌香街”、信宜市“竇州墟”、高州市“高涼墟”、化州市“楊梅墟”都是茂名“百墟千村振興計劃”的重要實踐。“油城墟”承載了茂名油頁巖工業文化以及城市歷史,通過“油城墟”和周邊的鄉村土地等資源聯動,推動了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

  閒散地變“致富田” 激活集體經濟增長“新動能”

  提升村集體經濟收益需要調動村幹部的積極性。在茂名市電白區,該區探索村集體經濟收益與村級幹部獎勵待遇挂鉤的經驗也入選了廣東省委深改委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典型案例。

  2022年以來,電白區探索推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益與村(社區)幹部獎勵待遇挂鉤機制,全區12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益同比增長20%以上。

  在電白區沙瑯鎮尚塘村,該村依託自身良好的養龜産業基礎,全産業鏈發展龜鱉養殖産業,成為全國知名的養龜村,帶領廣大農民群眾走上養龜致富的大道,當地還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拓展收入途徑。

  茂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黃小猛説:“土地資源盤活,産業振興,電白區沙瑯鎮的鄉村旅游也發展起來。2021年,沙瑯鎮休閒游入選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名單。”

  土地資源盤活流動起來,産業抱團發展起來,農民增收更有希望。

  在化州市南盛街道的謝村,村委會通過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合作社,發展水稻,蔬菜,葡萄,淡水小龍蝦等特色産業,流轉土地超1500畝,實現年産值1500多萬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茂名土地連片開發。新華網發 (茂名市委宣傳部 供圖)

  化州市委書記鄧澤友説:“化州‘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探索實施‘土地流轉+經營主體+全程託管服務’‘土地入股+發展集體經濟+託管’‘土地入股+股份分紅+託管’等模式,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開展農業生産託管服務工作,努力解決土地撂荒和耕地細碎化問題,讓‘撂荒地’變成致富田,推動鄉村振興。”

  化州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化州市已有超330個行政村成立土地流轉服務站,土地流轉面積超30萬畝。

   茂名市副市長王小慧説:“茂名是農業大市,農村戶籍人口占比近六成,有獨特的‘趁墟’鄉村文化,茂名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最大的潛力和後勁在鎮村。近年來,茂名緊扣鄉村振興戰略主線,深化落實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部署,推進‘百墟千村振興計劃’,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斷探索承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新的實現形式,努力讓農村資産成為農民財産性增收的動力新源泉。” 

【糾錯】 【責任編輯:李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