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文旅産業再添“一把火”-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1/05 10:01:05
來源:廣州日報

粵東文旅産業再添“一把火”

字體:

  汕潮揭都市圈邁入“350高鐵時代” 元旦假期汕汕高鐵磁吸效應凸顯

  汕汕高鐵開通,使汕潮揭都市圈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

  汕汕高鐵開通後,大灣區游客可“朝嘆早茶午賞英歌”。

  歲末年初,粵東大地喜事連連。2023年12月20日,《汕潮揭都市圈發展規劃》重磅發布,汕潮揭三市抱團“出圈”,區域協調發展掀開嶄新篇章。僅僅6天后,汕汕高鐵橫空出世,不僅將汕頭至廣州的時空距離縮短至1.5小時,也預示着汕潮揭都市圈正式邁入“350高鐵”時代。

  今年的元旦假期,是汕汕高鐵開通後的首個小長假,“350高鐵”的磁吸效應正持續釋放。據統計,元旦假期,汕頭全市納入監測的7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210595人次,同比增長204.40%;其中南澳累計入島127544人次,同比增長100.21%,潮汕文旅市場可謂“火”了一把。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文旅提速、産業融灣、區域互聯……邁入“350高鐵時代”的汕潮揭都市圈,正借力借勢扶搖直上,激蕩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活力,為廣東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貢獻力量。

  文旅提速

  朝嘆早茶午賞英歌

  “期待汕汕高鐵很久了,一直想去南澳島玩一下,順便品嘗一下潮汕美食。”元旦假期第一天,廣州的黃女士一早便約上三五閨蜜,搭乘新開通的汕汕高鐵抵達汕頭南站,開啟假期“逛吃”之旅。

  曾經,潮汕地區與大灣區之間的鐵路連線僅有一條廈深鐵路,時速僅250公里,節假日更是“一票難求”。如今隨着汕汕高鐵的開通運營,汕頭至廣州時間從3.5小時縮短至1.5小時左右,不僅方便了歸家的游子,更吸引了不少大灣區游客奔赴潮汕地區“打卡”游玩,為粵東文旅市場再添“一把火”。

  元旦假期是汕汕高鐵通車後的首個小長假,潮汕各地也紛紛備足豐盛的節日文旅大餐,喜迎八方游客的到來。

  在汕頭南站所在地濠江區,隨着汕汕高鐵穿城而過,當地文旅市場正迎來擴容提質新機遇。嘗美食、識文化、觀盛演、齊玩樂……元旦期間,以“濠薈群英 舌尖濠味”為主題的第五屆達濠魚丸文化美食節在濠江區如火如荼舉行。一場精彩的英歌舞表演,讓廣大市民游客近距離領略“中華戰舞”的魅力。“一直很想現場感受英歌舞的豪邁壯觀,今天終於如願了。”惠州游客李先生專程從惠州南站搭乘汕汕高鐵,僅用1小時就抵達汕頭南站,“早上喝完早茶,中午就能賞英歌舞吃牛肉丸品工夫茶了。”李先生笑道。

  “我們在美食節中增加了很多非遺文化元素,在展示濠江文化特色及非遺美食的同時,也打造一場‘文化味’和‘煙火氣’十足的美食文化盛宴。”濠江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余曉蓬&&,高鐵開通的“磁吸效應”將有力推動濠江旅游圈擴容,讓“假日游”向“平日游”轉變。當前濠江區正圍繞汕頭南站加快打造汕頭南高鐵新城,同時發展“高鐵+景區”“高鐵+餐飲”等旅游産品,做好高鐵和文旅的融合發展。

  隨着汕汕高鐵“磁吸效應”日益凸顯,潮汕文化游、海濱度假游、綠色生態游將有望成為熱門旅游線路。汕頭市文旅部門&&,將針對周末游熱度,打造七條周末游線路供游客朋友們選擇,吸引更多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游客。

  産業融灣

  經濟發展“換擋提速”

  産業融灣,交通是道“必答題”。除了捧熱文旅市場外,汕汕高鐵的開通也助推粵東地區産業融灣入圈“換擋提速”。

  距離汕頭南站僅約10分鐘車程的汕頭萬順産業園,擬打造成“高精尖”環保生態型創新産業園區。“汕汕高鐵通車令我們感到非常振奮!汕頭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將帶來更多的技術人才和産業資本。”萬順創新産業園負責人邱佩菲激動地&&,園區將&&一些優惠方案,爭取吸引到更多大灣區企業到濠江投資發展,加快推進粵東地區企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産業鏈的互補及聯動效益。

  汕汕高鐵給汕頭深度“融灣入圈”帶來有利契機,也為汕頭承接産業有序轉移主&&潮南片區注入新動能。當前,該片區已初顯“飛地”經濟雙邊優勢,成為汕頭市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區域紡織服裝産業轉移的重要載體。汕頭市潮南區印染中心辦主任張烈鴻&&,園區將全力推進産業鏈精準招商,延長補強紡織印染上下游産業,打造高端、智能、綠色的現代化園區。

  位於汕頭市潮南區的廣東聯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為紡織印染企業研發高效節能減排設備。該企業總經理茍亞松&&,汕汕高鐵的通車,堅定了企業在大灣區設立“研發飛地”的決心。“汕汕高鐵通車將有助於優化區域資源配置,促進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吸引更多資金和人才流入,提升粵東與珠三角産業的協同發展合力。”茍亞松對企業擁抱大灣區市場信心滿滿。

  潮汕地區製造業較多,打造紡織服裝、玩具創意等為主導的産業集群,需要吸引人才、資本等要素,挖掘和釋放科技創新能力。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汕汕高鐵的通車不僅縮短了潮汕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距離,也將同步縮短經濟距離,實現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的高效流動,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産業鏈的延伸、互補、聯動,從而激發粵東城市發展新動能。

  區域互聯

  潮汕三市組團“出圈”

  時間撥回120年前。1904年,中國首條由僑商私辦的鐵路——潮汕鐵路的誕生,大大縮短了汕頭與潮州間的時空距離,潮汕大地進入“區域互聯1.0時代”。如今,隨着《汕潮揭都市圈發展規劃》發布和汕汕高鐵正式通車,汕潮揭三市正式組團“出圈”,邁入區域協調發展的“2.0進階版”。

  都市圈也是交通圈。省政府發布的《汕潮揭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將圍繞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通勤圈,完善交通樞紐布局,提升快速運輸通達能力,實現都市圈與粵港澳大灣區、廈漳泉、贛南、閩西等地區主要城市2.5小時通達,都市圈內部半小時通達。

  汕汕高鐵開通後,從汕頭南站至汕尾、廣州東、深圳北站最快時長分別為36分鐘、113分鐘、109分鐘,廣州至粵東地區通行時間大大縮短,不僅使汕潮揭都市圈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也將加強潮汕地區與周邊城市的&&,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

  除了汕汕高鐵外,粵東城際鐵路、廣澳港區疏港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也正加速推進中。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的粵東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汕汕高鐵、汕梅高鐵、廈深高鐵、汕漳高鐵等連接,串聯汕潮揭三市中心,對促進汕潮揭交通一體化發展,打造汕潮揭都市圈“半小時通勤圈”和粵東地區“一小時交通圈”,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交通大動脈的打通,可以更好地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僅助力粵東革命老區“融灣”,也會讓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峽西岸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的&&更加緊密,實現東部沿海經濟帶聯動發展。

  迎着新年的朝陽,在汕汕高鐵響亮悠長的鳴笛聲中,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再次奏響,汕潮揭都市圈聯動發展正邁出堅實步伐。(文、圖/全媒體記者陳家源)

【糾錯】 【責任編輯:魏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