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12月21日,東莞市南城街道18個社區法官工作室授牌儀式舉行。
活動現場,南城法庭負責人介紹了社區法官工作室的功能和設立的意義,指出成立社區法官工作室是落實“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做深做實人民法院調解平台“進鄉村、進社區、進網絡”工作的具體表現。

南城18個社區法官工作室揭牌。
據了解,社區法官工作室是由南城街道黨委領導,南城法庭進行業務指導,在街道18個社區設立的一個專門化解社區矛盾糾紛的工作室。工作室的成員包括法庭法官、法庭調解員、社區幹部、社區調解員、網格員和社區警長,主要的工作職責涵蓋調處化解社區矛盾糾紛、為社區、企業、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協助司法機關依法履職辦案。南城法庭法官、法官助理和調解員定期輪值入駐,指導和支持社區開展民商事矛盾糾紛訴前化解工作和法治宣傳等工作,將專業的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構建新時代智能化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副院長戴俊勇寄語南城要依託“社區法官工作室”,協同下好訴源治理的先手棋;要用心服務,發揮人民法庭巡迴審判的前沿陣地作用,讓法官到群眾身邊指導和支持民商事矛盾糾紛化解;要落細責任,落實好最高法“做實指導調解”的部署,確保基層調解力量在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實現矛盾糾紛前端實質性化解。
南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潘健&&,各部門、社區要提高思想認識,認清建立“社區法官工作室”的重要意義,最大程度發揮“社區法官工作室”作用,為建設平安南城、和諧南城、法治南城貢獻力量。要發揮專業優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質效,通過“社區法官工作室”機制加強指導和支持社區開展糾紛源頭化解、普法宣傳等工作,提升街道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建設水平。要強化聯動共建,將“社區法官工作室”建設工作融入社會治理創新大局中謀劃部署,抓出工作實效,推動社區糾紛化解。
接下來,南城街道將持續做好“社區法官工作室”的部署工作,聚焦社區群眾的法治期盼和司法需求,積極延伸司法服務觸角,拓寬“社區法官工作室”輻射面,提高法官工作室的辨識度,努力打造出“楓橋經驗”的南城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