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惠政策添力“走出去”,粵企涌動“出海”新浪潮-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3 12/09 17:10:56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稅惠政策添力“走出去”,粵企涌動“出海”新浪潮

字體: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舉辦“稅惠添力‘走出去’ 粵企揚帆通四海”媒體集中採訪報道活動,18家主流新聞媒體走進廣東省廣州、東莞、中山、江門等地多家“走出去”企業,感受粵企“破浪”前行的壯美圖景。

  在地處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中心點的廣州南沙龍穴島上,廣船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船國際”)正坐落於此。

  談及廣船國際的發展經歷,企業財務企管直屬黨支部書記汪文琪談到,“船舶製造業處於充分競爭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時間就是金錢,時間成本耗費越少、交船速度越快,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優勢便越大。”但受限於大型船舶製造周期長、成本投入大、資金回籠慢的特點,企業智能化轉型進程面臨挑戰。

  以政策化解企業之困,出口退稅、留抵退稅政策給企業帶來了資金流的“及時雨”。南沙區稅務局積極推動稅費政策精準直達,通過開展“雲端式”納稅服務、“下沉式”走訪調研等舉措,將稅收優惠政策“秒送達”,疑難問題“速解決”,實現“線上不打烊、線下無死角”,全面為“走出去”企業發展提速增效。從政策宣傳到稅惠落實,南沙區稅務局推動辦理出口退稅、留抵退稅質效並舉,全面壓縮退稅辦理流程,實行流程無紙化辦理,留抵退稅審批當日辦結,出口退稅審批三日內辦結。

  數據顯示,近三年廣船國際共辦理出口貨物退稅19.86億元,留抵退稅9000多萬元,充足的退稅資金填補了企業的資金缺口。以退稅資金贏取創新之進,廣船科技加速研發升級、攻克前沿關鍵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實現了內裝材料的100%國産化,使得船舶建造周期大幅縮短,碼頭周期從20多個月壓減到平均6個月。強勁的實力是企業“走出去”充足的底氣,目前,廣船國際的國際訂單排期已至2028年。

  “我們將稅費紅利持續用於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升級上,奮力為中國成為世界造船強國貢獻廣船力量。”汪文琪説。

  沿着灣區西岸走進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洋電機’),企業的自動化車間裏,機械臂有條不紊地運轉,車間正上方的大屏實時顯示各條産線的數據。

  “得益於公司強大的産品研發能力、完整的供應鏈布局,公司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大洋電機財務總監伍小雲介紹着展廳裏滿墻的專利,道出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秘訣”。企業産品及生産線“出海”站穩腳跟,“硬實力”是關鍵。電機電控産品從家電行業跨界到新能源汽車行業,緊握時代的脈搏以研發引領創新。2022年,由工信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公布的第七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名單中,大洋電機的“空調風機專用小功率塑封直流電動機”入選,凸顯了企業一直走在行業前沿、不斷推動創新突破的技術實力。

  據介紹,2022年大洋電機集團研發費用超過4億元,增長超過10%,其中母公司研發費用超過2億元。大洋電機持續增加研發費用投入,專門用於開發、優化新成品。研發的持續投入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而稅惠政策的加持助力企業減負前行。2022年度,大洋電機母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超過1億元,按其適用稅率(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下同)計算,相當於減免所得稅約1623萬元。今年前三季度,大洋電機母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414萬元,減免所得稅約1112萬元。

  在政策紅利的持續賦能下,企業成本負擔不斷減輕。為滿足國際客戶對供應鏈全球化的需求,更好地服務客戶,增加國際市場份額,大洋電機乘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在越南、墨西哥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新建了部分産能,並逐步實現大批量生産、規模化建設。

  (記者 雷愛俠 通訊員 岳瑞軒)

【糾錯】 【責任編輯:李慶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