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鳶揚起雙翅時皮毛顏色黑白分明。 (彭偉宗攝)
黑翅鳶雙目如紅寶石。 (彭偉宗攝)
白鸛
連日來,江門市蓬江區潮連街道潮頭中央公園來了4位“鳥明星”。“鳥明星”身體藍灰色與白色相間,眼周和肩部有黑斑,一雙血紅色的眼睛如紅寶石,令人過目難忘。“鳥明星”叫黑翅鳶,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分佈在我國廣西西南部和雲南。4隻黑翅鳶遷徙到江門潮頭中央公園,築巢育雛繁殖後代,吸引了來自廣州、佛山等周邊地區的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
外表亮麗
捕食時快如閃電
記者趕在太陽升起前的6點半左右來到潮連中央公園河堤上面。此時,已有兩位拍鳥的攝影愛好者“捷足先登”,他們一大早就來到這裡守候,正在悠閒地等待拍攝時機。河堤距離西江主幹道將近一百米左右,而黑翅鳶就在距離河堤不足50米的樹上安營紮寨,巢穴築構在一棵樹上。捕食歸巢,進食、休憩、嬉戲幾乎都在眼前,黑翅鳶體型較小,即使在不到30米的距離,記者透過望遠鏡頭才能一睹它的真容。
此時到了上午8點鐘,金色的陽光灑在黑翅鳶身上,它們正悠閒地站在樹枝的另一邊梳理羽毛。與大多數猛禽體色深沉不同的是,黑翅鳶全身羽色較淺,身體上部灰色,下部白色,揚起雙翅時黑白分明,在日光映照下全身通透明亮、溢彩流光,是猛禽中的“白馬王子”。黑翅鳶虹膜紅色,在陽光的反射下仿佛紅寶石般澄亮,眼睛看起來如同精心描畫的丹鳳眼,嘴黑色,爪鮮黃色,令人賞心悅目。
據了解,黑翅鳶是唯一一種可以振翅停在空中尋找獵物的白色鷹類。它可以像蜂鳥與蜻蜓一樣懸停在空中俯視着大地,不一會功夫就能抓住一隻田鼠回到樹上。有趣的是,這幾隻黑翅鳶進食時在樹梢上進行,為觀鳥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拍攝時機。而捕食時,黑翅鳶通常自空中降落,快如疾風閃電。
十點半左右,當記者起身離開時,有從廣州、珠海等地的觀鳥者陸續前來加入觀鳥的隊伍之中,他們都是衝着這幾隻鳥明星而來。記者觀察到,無論是前來拍攝的攝影師,還是河邊散步的市民,在鳥巢附近都盡量保持安靜,偶爾有孩童嬉戲打鬧,也會被年長者制止,以免驚擾到小鳥。
愛鳥人士操心鳥兒“家事”
據了解,黑翅鳶警覺性較強。拍鳥專家告訴記者,黑翅鳶對人類並不抵觸,它們經常在華南地區的紅樹林內或開闊田野活動,白天常在大樹樹梢、電線或電線桿上停息。即使在最敏感的繁殖期內,也不易受附近人為干擾影響。
觀鳥愛好者菲林介紹:“雖然黑翅鳶體長只有30厘米左右,但卻是在禽類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它們粗壯尖銳的利爪可以輕鬆捕獲小鳥或者老鼠。黑翅鳶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比較高,這次在潮連島發現野生黑翅鳶築巢並繁育幼鳥,説明這裡城市的生態環境好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前來‘安家落戶’。”
另一位資深攝影師彭先生告訴記者,中央公園的這4隻黑翅鳶最早是在今年十一前後被攝友發現併發到網上,迅速引起灣區一眾愛鳥人士的關注。“黑翅鳶在江門並非只有潮連島才有,江海邊的農田都有它的蹤跡。”
擁有十年拍鳥經驗的彭先生説:“以前我在江海區的高速公路口邊的一些農田發現過它們,但拍攝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這次發現它的鳥巢就在中央公園,而且還養育了雛鳥,這樣的情況難得一見,尤其是在這麼近的距離觀察它們的生活。”
雖然現在還看不見雛鳥,但彭先生和眾多的觀鳥愛好者相信雛鳥已經在慢慢成長。“雖然我們沒有拍到,但它經常抓老鼠進巢裏喂食,並且鳥爸爸鳥媽媽經常輪崗,一個出去捕食,一個留守照顧……”彭先生判斷再過半個月或一個月時間,雛鳥就能出巢了。“大概一兩周或者一個月之後,雛鳥差不多就長大了,我計劃到時候再去拍。”彭先生興奮地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江門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擁有新會小鳥天堂、開平孔雀湖國家濕地公園、&山市海僑濕地公園、鶴山市古勞水鄉、蓬江區棠下鎮弓田村和天鄉村,以及其他一大批的候鳥棲息地和觀鳥勝地。據初步統計,目前江門已知具備宣傳推廣條件的鳥類棲息地有18處。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大批候鳥都會到江門避寒過冬。(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於濤、黃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