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策”建設“清澈鄉村”-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3 12/01 16:39:49
來源:新華網

“一村一策”建設“清澈鄉村”

字體:

  新華網廣州12月1日電(記者吳濤)沿着整潔寬敞的村道,驅車來到茂名市茂南區袂花鎮椰子村龍珠公園,映入眼簾的是錯落有致的村居民房,村裏曾經的黑臭水塘如今成了綠樹環繞、水清岸綠的景觀小公園,水塘旁邊的玉米、紅薯茁壯成長,滿滿的鄉村氣息。村中黑臭生活污水經過水塘的凈化變得清澈透明,從出水口處緩緩排入灌溉渠,成為慈姑等農作物的灌溉用水……

  類似的景觀在茂南區的許多農村正紛紛上演,農村污水治理,不僅解決了村裏黑臭水體問題,還美化了環境,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讓廣大農村村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聚焦“優方案”,探索農村污水治理“最優解”

  茂南區處於小東江、袂花江下游,有兩個國考斷面,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直接影響“兩江”水質。同時,2022年,茂南區還被列為廣東省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4個試點縣區之一。

  為全力以赴打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戰,茂南區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突出重點、梯次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治理,建管並重、長效運行”,目前,全區1469個涉農自然村已完成治理1156個,治理率78.69%;符合資源化利用條件自然村220個,已率先全部完成治理。按計劃,茂南區將用三年的時間,投入10.8億元,到2024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蓋。

  在茂南區袂花鎮大路邊村委會塘邊村村北,村中的污水通過溝渠接入濕地公園,經過處理後流入資源化利用儲存池,可供周邊農戶用於農田灌溉及菜地澆灌。“我們根據村的地勢,充分利用原有集污管網,選了兩個低窪區開展資源化利用。”茂名市生態環境局茂南分局陳智勇副局長告訴記者,塘邊村北片區在原有魚塘邊上建設濕地處理設施,將原來匯入魚塘的污水接入濕地進行處理,不需要新建截污管網,雨水進入魚塘凈化,污水處理後可以就地消納。與原先在村內新建收集管網的模式相比,資源化利用治理模式節約90多萬元,且年運維費僅約518.59元。

  “我們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引入專業技術力量,充分考慮各村實際,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最優解’。”茂南區區長呂國記介紹説,茂南突出因地制宜,依託專業技術力量,用六個月的時間全面摸清農村底數,在全市率先&&區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實行“一村一策”治理。模式選擇上,堅持納廠處理、資源化利用“雙優先”,推廣厭氧式、無動力、小區域的生態處理技術,對村莊低窪、遠離設施散戶,指導就近實行資源化利用,減少建設、節約資金。

  茂南區還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簽訂技術服務合同,引進“環保管家”專業團隊,駐點為全區污染防治“把脈問診、開方抓藥”。開展無人機勘察、採樣分析、專家項目評審、業務培訓,避免過度治理、資源浪費,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三個“效益最大化”。《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技術指南(試用)》&&後,茂南區依託技術單位及時對全區治理方案進行優化提升,篩選符合資源化利用自然村220條,節約投資約7000萬元。

  聚焦“務實幹”,為工作推進提供堅強保障

  袂花鎮大路村委會椰子村,晚飯過後,村民搬着板凳來到村中祠堂前,村委會工作人員正在給大家介紹村中污水處理工作選址情況及具體施工計劃。村民們各抒己見,提出疑問表達看法,工作人員耐心解答詳細記錄。在茂南區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工作過程中,類似的場面經常發生。

  “我們在村裏開展‘板凳會議’,堅持‘大家事、大家議、大家辦’。”袂花鎮鎮委書記王水冰告訴記者,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與村民息息相關,該鎮通過召開黨日議事會、村民代表會議等方式,廣泛徵求意見建議,做實群眾思想工作;引動村中黨員、老書記先行建設、先行治理,帶動周邊村民參與進來。在施工過程中,邀請村民監督每天進度、每戶管網、每種材料。

  “我們還強化考核機制,將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列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考評指標,同時列入績效考核,與幹部‘錢袋子’挂鉤。”茂南區委常委陳偉敏告訴記者,茂南區強化農村污水治理工作組織保障機制,區委書記、區長挂帥,區、鎮、村三級整體推進,樹立全區“一盤棋”思想。區委區政府成立項目推進督導小組、級專項攻堅領導小組,區領導挂鉤&&各鎮、實行“一週一調度”;落實“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由一名鎮領導牽頭,聯合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和村幹部成立一個專班,制定每村一套實施方案,齊心協力推動工作取得實效。

  “我們有人員駐點,隨時跟進建設工作,發現有問題的及時提醒。”中國環科院流域中心監管室主任張秋英團隊在茂南已經持續開展了兩年的“環保管家”工作,她告訴記者,茂南注重發揮項目監理、當地居民、環保管家“三重監管”作用,項目所在地鎮村安排專人常駐施工現場跟蹤服務,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受益群眾代表全程監督,邀請環科院專家不定期巡查現場,保障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聚焦“求實效”,在建管並重上下功夫

  “以前污水直接進入魚塘,水是又黑又臭。而且溝渠沒有截污,有時候流到地面來蚊蟲很多。”在塘邊村村北魚塘邊的陳大姐告訴記者,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後,污水不會四處流,門口的魚塘也乾淨不臭了,村裏的很多土路都變成水泥路,出行也方便了,“變化非常大,我們打心裏感謝政府。”

  在龍珠公園氧化塘出水口的田裏,王大爺跟愛人正在挖田裏的茨菇。他告訴記者,以前龍珠公園的氧化塘就是一個臭水塘,流出來的水他們都不太敢用來灌溉,對種植也帶了一定影響。改造之後,流出來的水直接可以用來澆灌茨菇,省心了很多。

  陳偉敏&&,茂南農村污水治理注重實效,與綠美鄉村生態建設相結合,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與村民關心的民生實事相結合,確保治出成效,讓農戶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

  茂名市生態環境局茂南分局局長黃榮告訴記者,茂南已實施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有三種模式,納大廠(接入城鎮污水廠)126個,既避免了過度治理、重復建設,又顯著提升污水處理廠負荷率;建小廠(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810個,通過建設動力小、運維簡單的生態化設施有效控污減排;資源化利用220個,靈活打造風水塘、景觀公園等,或就地通過自有三級化糞池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出水用於農業灌溉,減少面源污染、促進生態良性循環。“這些模式的選擇,充分考慮村莊的實際情況,保證治理成效。”

  為確保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真正發揮效應,茂南在全市率先採用“EPC+O”模式,“建、管、維”整體打包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由區國企作為業主,統一設計、統一招標、統一實施,解決監管分割問題,保障設施正常運行、發揮作用。“中標單位都要負責10年的運維,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陳偉敏介紹説,而且中標單位還要幫助茂名對此前已建好設施管網設施進行修復,確保已建成的設施都能夠正常運行,並且同樣開展10年運維。

  一條條清澈的河流,潤澤着茂南大地;一處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構成了鄉村靚麗的風景線……隨着農村污水處理工作開展,茂南許多農村正上演變形記。

【糾錯】 【責任編輯:李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