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稱,只要不達到極端水平,較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可能不會對兒童的行為或心理健康産生太多不利影響,關鍵還在於使用方式和所展示內容等,因此對電子屏幕對兒童的影響不應一概而論。
許多父母或許都猶豫不決,是否應該讓孩子擁有智能手機、自主使用社交網絡,是否應該限制高中生玩電子游戲的時間。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期在英國《自然·人類行為》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認為,對兒童接觸電子屏幕的利弊不應一概而論,對於相關結論應更加審慎。
研究人員對過往2451項研究進行了綜合分析,這些研究涉及約190萬名參與者。結果發現,接觸電子屏幕對兒童的影響程度都只是“低度至中度”。
研究認為,一般來説電視和電子游戲等的使用與學習能力下降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使用敘述性數字圖書以及涉及觸屏或使用增強現實技術的教育程序,則與學習能力提高有關。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屏幕的使用與健康有“微弱負相關”,例如觀看不健康食品的數字廣告與不健康的消費行為相關,而看電視則與青少年睡眠過少有關。
雖然世界衞生組織和許多政府機構都建議,應限制兒童和青少年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但這項研究認為,電子屏幕的使用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是否對行為和健康産生影響不僅與使用時長或設備類型有關,還與內容以及接觸環境有關,而目前的許多建議則簡化了這種複雜關係。該研究呼籲不要把重點放在減少使用屏幕時間上,而應更多關注屏幕使用方式。
【糾錯】 【責任編輯:李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