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製造業重要基地,産業基礎紮實,體系完備。産業體系背後需要巨大的人才支撐,意味着人力資源服務需求巨大。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已超1.5萬家,佔全國四分之一,人力資源服務業市場巨大。
如何讓兩個“巨大”協同發力,更好地發揮人力資源優勢?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尋找答案。
市場何以更高效?
春江水暖鴨先知。過去一段時間裏,市場效率如何,參與其中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最有發言權。
“大灣區市場化程度高,在這裡,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靠創新能力以及在細分板塊領域的優質服務,可以打開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北京科銳國際人力資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市場總監劉萌萌介紹,當前公司在廣州、深圳、東莞、香港均設有分支機構。
近年來,像科銳國際、上海博爾捷集團等不少國內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先後落戶大灣區,人力資源服務市場欣欣向榮,人力資源産業發展活躍向上。
然而,隨着我國進入人口紅利的關鍵轉變期,如何推動市場更加高效?調研發現,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此有着清醒的認識:就是要尊重市場規律,結合自身優勢,積極謀求變化和創新,提供更多高效率、多業態的服務。
“必須在新形勢下直面企業對人力資源服務的新訴求,錘煉交付能力,下功夫做好交付側、市場關係與政策側,否則就會在市場競爭中出局。”萬寶盛華大中華首席技術官兼信息技術外包事業部總經理鄭元對順應市場新形勢也深有體會。
作為擁有27年品牌歷史的伯樂慧智人才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公司首席執行官陳日明&&,針對當前香港人力資源面臨的外部環境、質量和數量等多重挑戰,公司正加強與僱主密切合作,更好地了解招聘需求,為僱主和人才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和支持。
在市場這只“無形之手”的調動下,大灣區人力資源服務業已經開始呈現百家爭鳴的態勢。調研發現,目前,大灣區人力資源服務業已經形成派遣、外包、管理諮詢、軟體服務、薪酬、測評、人才尋訪、培訓、就業創業指導等豐富的業態。
政府如何更有為?
作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如何激發超1.5萬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市場潛能?其中既需要有效市場,也需要有為政府。
政府如何有為?
一方面引導有為。
《廣東省人力資源市場條例》《廣東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陸續&&,讓人力資源服務業“有章可循”。《廣州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提升計劃(2022-2025)》《深圳市推進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紛紛印發,推動各地行業高質量發展。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搶人才、留人才”策略舉措,為人力資源服務業提出新的方向。
“在針對科技型企業發展上,南沙除了推行個稅優惠政策以外,還創新推出‘南沙科創十條’,大大增加了企業落戶南沙的積極性。”廣州歡創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趙婷&&,企業在落戶南沙時得到了諸多政策支持,希望在人力資源專業服務領域用專業服務回饋更多落地南沙的企業。
中國廣州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南沙園區工作人員正在向企業介紹相關政策。圖 趙勝豪
有為政府,市場主體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九尾科技創始人兼CEO王銳旭坦言2016年創業時曾遇到了資金困難,是政府的補貼讓企業渡過了難關。博爾捷數字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HRSIP聯盟首席專家劉波也&&,感受到了政府在營商環境和政策扶持等相關方面的滿滿誠意。
另一方面監管有為。
“目前人力資源機構沒有很具體的等級評定,合法合規的相關要求等,企業很難自主去判斷選擇更加合適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廣東東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人資運營平台專家及交付總監劉根先希望,政府部門對於人力資源機構的資質可以更加公開,同時加強行業信用建設,對人力資源作出評級等,給企業選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行參考。
王銳旭也希望,政府可以在行業規範上有更多的政策引導,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近年來,東莞、惠州、中山等地紛紛開展“人力資源誠信服務示範機構”評選活動,進一步加強行業誠信建設。
截至目前,廣東已評定18家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誠信示範機構、89家省級人力資源服務誠信示範機構。
這些誠信機構將形成良好的行業示範作用,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自我約束、自我提升。
高水平的有為政府,可以為市場主體發展創造更便利、優越的環境,又能及時防止市場的無序、失靈,保障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1+1”怎樣大於2?
為了讓政府與市場走向協同,達到“1+1>2”的效果,人才集團、人力資源服務業産業園應運而生。
據介紹,人才集團是圍繞國家宏觀戰略,落實省市地方的人才戰略,通過市場運作,更好地配合政府部門人才項目推進的産業集團。
原佛山市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佛山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應統介紹,佛山人才集團就是要打造和政府部門互補的綜合性人才運營平台,“我們要建立兩個平台。一個是綜合性的應用平台,一個是市場化的資金平台。”他&&,通過服務,目標就是要人才在佛山無憂無慮地創業。
廣州人才集團借助深厚數字技術優勢,提供跨連接、跨平台、跨地域的人才供應鏈全流程解決方案。“人才集團是順應人才強國戰略的時代要求誕生的,主要做兩塊工作,一是人才工作,二是人力資源工作。”廣州人才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湯恩&&。
通過市場化運作,人才集團彌補了政府部門工作中的不足,推動整體人力資本效率的提升,是“政府”+“市場”協同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而人力資源服務業産業園是政府與市場協同發展的另一種有效途徑。
在東莞,人力資源服務市場興盛,“上下游就在隔壁”。“産業園內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可以提供人才庫,快速準確地甄選出企業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坐落於松山湖的東莞華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經理邢秋麗説道。
東莞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吸引了眾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圖 趙勝豪
今年5月,東莞成功創建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目前産業園入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量達96家,其中包含了中智、君潤、科銳國際、匯思等多家行業百強機構。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産業園營業收入達23.79億元,稅收1761.34萬元,帶動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業快速發展。
目前,大灣區內已形成廣州、深圳2家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佛山、東莞等10家省級産業園的梯度發展態勢,年營收超800億元,稅收超27億元。
産業園搭建起政府、企業和人才有效溝通的橋梁,在促進人力資源産業集聚、企業成長、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即將舉辦的第二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也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打通政府、市場與人才的“最後一公里”。
湯恩對於即將舉辦的大會表達了自己的期待:“大會為全國各地人才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搭建國家級的交流合作和對接平台,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廣聚天下英才的重要契機。”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副會長、中國及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聯席主席呂燕明同樣&&,期望粵港澳三地通過大會,全面探討促進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水平,共建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
出品人:侯小軍
統籌:胡智勇
策劃:劉麗君 李琳
執行:何靜文 門麗麗 吳詩航 張琛平 覃玲 伍超賢 譚竹蕓 吳依妮 趙勝豪
文字:張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