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深圳11月7日電(記者印朋)康佳集團近期披露2023年三季度報告,歸母凈利潤等指標持續下滑。在國際國內雙循環背景下,康佳集團海外業務板塊有望成為重要增量。
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不振
10月31日,康佳集團披露2023年三季度報告。根據披露情況,康佳集團營收44.04億元。
康佳集團認為,對於消費類電子業務,消費需求持續不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消費類電子業務規模有所下降,對於半導體業務,雖在核心技術方面屢獲突破,但目前仍處於産業化初期,目前仍未凸顯規模效益。
康佳集團是總部位於深圳的老牌家電企業。康佳集團的主要業務有消費類電子、半導體、材料科技和工貿等。其中工貿業務是圍繞消費類電子業務或半導體業務上下游開展相關物料的採購、加工及分銷,可歸屬於消費類電子行業或半導體行業。
康佳業務受消費影響較大。康佳集團披露認為,在彩電行業方面,近年來,中國彩電市場已進入存量時代,並且受行業周期、地緣政治衝突、大宗商品長期高位運行、消費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全球彩電出貨量不斷下降;同時,互聯網提供了便利的分銷渠道,互聯網品牌憑藉低廉價格跨業競爭,價格戰愈加激烈,産品盈利空間不斷收窄。
半導體業務仍處於産業化初期
10月8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閉幕。本屆杭州亞運會開啟超高清視音頻中國自主標準AVS3、HDR Vivid和Audio Vivid(三維“菁彩聲”)的示範應用,在開幕式、田徑項目中提供“8K+三維聲”國際公共信號,亞運轉播史上首次採用“8K+雙Vivid”直播。康佳集團提供了基於國産系統級芯片的8K産品,與相關單位聯合攻關雙Vivid技術,共同助力亞運“菁彩”直播,為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今年,康佳集團持續推出新一代8K電視及支持雙Vivid技術的産品,從芯片、接口、屏幕、算法等全鏈路全方位提升8K性能要求,最新發布的X6、E8A等系列産品,全面支持雙Vivid技術,加持音畫質效果提升,為用戶帶來極致的超高清沉浸視聽體驗。
康佳集團認為,Micro LED是未來顯示技術的主流趨勢和發展方向,該公司自主開發的Micro LED“混合式巨量轉移技術”修復後的三色轉移良率達到99.999%。據了解,康佳集團的Micro LED業務屬於半導體業務板塊,該公司在存儲、光電等領域進行了布局。其中存儲領域主要是進行存儲類産品的封裝、測試和銷售;光電領域目前主要是進行Micro LED相關産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
從整體來看,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於産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産出,影響了公司整體經營利潤。在光電半導體方面,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科技産業園正式投産,自主研發的15um*30um Micro LED芯片製作良率達到99%,並落地MLED直顯量産線等産業化項目;PCB業務開發了Mini LED直顯板,厚銅和通訊類産品收入同比提升,産品銷售結構不斷優化。
彩電出海正當時
康佳集團以黑電著稱,目前該部分業務板塊被劃入集團的“多媒體業務”。康佳集團披露,該公司外銷彩電業務以B2B為主開展業務,營銷範圍遍佈亞太、中東、中南美以及東歐等多個區域市場,營業利潤來源於産品成本與銷售價格的價差。
截至今年9月,成都康佳通過中歐班列鐵路發運貨櫃總量已達202櫃,出口電視機24萬台,創歷史新高。近年來,康佳集團憑藉成都青白江臨港製造的區位優勢,緊緊圍繞“中歐班列”鐵路運輸優勢,積極向政府申請有力的班列優惠政策,配合多媒體海外營銷中心,快速拓展俄羅斯客戶訂單。
為了夯實班列業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成都康佳積極主動與市場接軌。在定艙、租箱、單據覆核等方面不斷完善,優化成本,提高效率,保證班列及時高效發運,並實時跟蹤運輸情況和處理異常問題,確保班列順利到達,已實現最快13天到達目的車站,時效快達海運的三分之一。
海外市場已成為康佳集團的重要增長動力之一。目前,康佳集團成立3家海外子公司,康佳集團海外彩電年均銷量180萬台以上,銷售範圍覆蓋五大洲,110多個國家。其中,康佳集團在北非的埃及有産能布局,産能規模約50萬台/年,約佔當地市場份額13.5%。
相較內銷低迷表現,下半年以來我國家電出口呈現穩健修復態勢。根據國家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9月我國總出口規模2991.30億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家電産品出口額81.92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增速較上月進一步提升,且連續第5個月高於我國總出口水平。從主要大家電出口規模來看,2023年三季度以來,冰洗、彩電出口規模持續攀升,其中9月冰箱與彩電出口金額分別為7.52億美元和14.74億美元,同比分別上漲35%和28%。
中原證券分析認為,家電出口景氣度持續向好。隨二季度海外家電庫存去化趨於尾聲,“黑五”等海外終端促銷臨近驅動,三季度補庫需求明顯上升。同時,原材料價格及海運成本顯著改善,截至9月末,我國海運CCFI較上年同期下降約63%,帶動出海企業盈利持續優化。雖然短期匯率波動對我國總體出口産生負面影響,但基於以上等因素考慮,不乏海外企業前置訂單需求以鎖定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