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美廣東公共服務&&上線-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3 10/30 09:31:02
來源:南方日報

綠美廣東公共服務&&上線

字體:

  10月29日,綠美廣東公共服務&&上線發布會暨綠美廣東定向越野體驗賽活動在梅州舉行。該活動將體育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相融合,這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傳承弘揚“岳山造林”光榮傳統的一次具體行動,是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實施“百千萬工程”要求的生動實踐。

  活動現場,“6·30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公益募捐項目發布,600多名綠美廣東定向越野活動參與者紛紛響應號召,踴躍參與“6·30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我為家鄉添片綠”活動,積極認捐認養,主動愛綠、植綠、護綠,進一步凝聚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強大力量,共建共享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成果。

  “&&+”▶▷

  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渠道

  綠美廣東公共服務&&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指導下推出的省級創新&&,發揮“互聯網+”力量,提高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全民參與度,真正讓綠美廣東成為老百姓的“身邊之事”,成為行動自覺,成為綠色文明生活新風尚。

  “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將成為廣東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又一重要抓手。”省農業農村廳主要負責人&&,重要價值在於健全社會力量參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渠道,通過官方&&的認捐認養認種,發動更多人投身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項目,推動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保護綠水青山的良好社會氛圍。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將依託龐大的用戶群、過硬的技術、海量的數據與強大的連接能力,滿足用戶群體的多樣化需求,以“一&&三載體”為總體架構推進建設。

  此次先行上線的是小程序,功能更齊全、內容更豐富、知識性趣味性更強的APP、PC端將於12月上線。小程序功能也會不斷迭代、優化,並通過新媒體力量賦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新浪潮。

  打開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小程序,便可以看到認捐認養、綠美賽事、綠美活動、綠美資訊、小綠書及個人中心等幾大模塊。其中,“認捐認養”是核心功能,可上線全省各地市綠美項目,支持公開捐資、匿名捐資等多種形式。

 “項目+” ▶▷

  匯點滴之力 聚磅礡之勢

  綠美廣東,人人有責。&&通過公益募捐項目,匯點滴之力,聚磅礡之勢。現場對外發布的“6·30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我為家鄉添片綠”公益募捐項目由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發起,通過廣東鄉村振興發展基金會開展公益募捐。募捐籌集款項將用於綠美廣東優質苗木儲備、綠化苗木生産及撫育、古樹名木保護、綠色通道品質提升等工作。

  項目捐款從1元起步,每認捐1元可獲得10個綠色能量球,根據綠色能量球數量獲得相應的“植樹證書”——1000個以下可獲得“植綠達人”證書,1000—10000個之間可獲得“護綠達人”證書,10000個以上可獲得“綠美達人”證書。

  項目發布當天,共有近400人認捐認養,募集資金超過16萬元。“我兒子看到自己獲得‘護綠達人’證書,特別激動,好像突然有了使命感。”李女士帶着孩子來參加活動,沒想到一次認捐行為,激發了孩子公益之心。

  “&&+項目”這一模式的價值正在逐漸顯現。

  接下來,&&將充分發揮資源匯集的功能,以“項目+”為&&強化運營,持續不斷推出多種認捐認養項目,豐富認捐認養模式,如主題林認養、眾籌認養、私人定制等模式。通過節慶營銷、名人代言、積分商城等多種運營手段,增加&&新用戶,提高用戶黏性。

  目前,全省各地在紛紛行動,創新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向縱深發展。如河源啟動了“綠美廣東·你我共建——我在萬綠湖有棵樹”系列活動,正在推動與省級公共服務&&聯動。

  “我們將進一步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積極投身綠美梅州生態建設。”梅州市政府負責人在活動中&&,要持續涵養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讓綠色成為梅州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體育+” ▶▷

  運動賦能綠美廣東

  運動改變生活,綠美塑造未來。

  “這裡山青水美,環境非常好。”來自北京的設計師陳敏特地前來參加比賽。她説,主辦方將環境保護和體育運動結合的形式非常好,可以通過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報名參賽,還能參與認捐認養,十分方便。

  來自深圳的韋愫怡談道:“跑步等戶外運動,本身就是一種低碳活動,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參與到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行動中來。”

  “運動賦能綠美廣東。”著名跳水運動員、三米跳板世界冠軍余卓成在發布活動現場發出倡議。綠美廣東定向越野體驗賽上,參賽選手不僅可以參與戶外運動,還可以沿途尋找梅州客天下景區的“綠美寶藏”,領略客家文化。

  &&可以釋放出無限潛力。借力“文化+”“體育+”賦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全省各地可以更有效地拓展發現和重塑鄉村價值的新渠道,廣泛發動群眾共建推窗見綠、出門見景、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推動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高效配置,為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開闢新的路徑。記者 李曉芬 樊靜東 韓安東 黃旭君 黃進 見習記者 許文浩

【糾錯】 【責任編輯:李慶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