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北向戰略: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良方-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3 09/20 16:59:27
來源:南方+

佛山北向戰略: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良方

字體:

  直面難點、痛點,佛山向北大布局,打響了一場關鍵之戰。

  518.03平方公里,橫跨南海、三水兩區九鎮街,佔全市總面積近1/7。這是佛北戰新産業園的龐大版圖。

  這也是佛山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園區。如今,它正在加速改變佛山經濟格局的走向。

  近日,有網友發文認為,佛北大開發是治療佛山“五區綜合徵”的良方。整合市、區資源,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這在佛山歷史上絕無僅有。

  這麼説有何道理?

  佛山為什麼要舉全市之力實施北向戰略,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

  它能帶來什麼?

為何建?背後有四重戰略考量

  238億、200億、160億……今年以來,一批超百億項目密集落戶地處佛山北部的佛北戰新産業園。

  這樣的大手筆,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佛山市委、市政府為何要打造佛北戰新産業園,還高看一眼、厚愛三分?

  在這背後,有四重戰略考量。

  第一,這是促進五區整合、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大布局。

  正如網友所説,佛山過去有“五區綜合徵”。由於歷史因素,經濟大區與小區之間的差異,不僅是富一點、窮一點的差異,影響的是五區社會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融合。

  破解這一難題,既要有制度機制,又要有時間積累,更要有物質基礎。

  讓五區一體化發展、變“各自為政”為“聯合作戰”,佛北戰新産業園就是在這種戰略思維下應運而生的。

  它不是簡單地找一塊空地開發,而是推動結對合作、産業協同,集中力量辦大事。

  正如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所説,三水土地資源相對豐富,南海製造業比較發達,在兩區鄰近的片區合作共建産業園區,有助於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不單是佛北戰新産業園,“雙十園區”中很多也屬於跨界共建,被寄望推動佛山五區整合。

  第二,這是系統構建産業增量、防範掉進“老工業基地”陷阱的大布局。

  佛山工業發展早,傳統産業分量重,老舊工業園區多。雖然傳統産業的市場格局比較穩定,不會大起大落,但如果躺在功勞簿上,不與時俱進,就有可能變成“老工業基地”。

  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系統、全面布局新興産業,是佛山下的一盤大棋,就是要在傳統産業之外再構建新的産業體系。

  特別是在製造業當家的背景下,佛北戰新産業園是佛山從增量入手優化産業結構、改變産業形態、重塑産業形象的關鍵之戰,決定着能否擺脫“中年危機”、保持産業永遠年輕。

  這既要魄力,又要定力,更要久久為功。

  第三,這是破解不連片成帶難題、重構産業空間載體的大布局。

  從佛山的工業地圖,可以看到工廠很多,星羅棋佈,但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工業不連片、産業不成帶、土地碎片化,同類産業、上下游企業沒有很好形成集聚效應,難以實現效益最大化。

  園區不能形成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格局,不僅不便於産業就近配套,也增加了交通成本和生態壓力,影響城市運轉效率。

  佛山提出構建“中部強核、東西兩帶、南北兩圈”的産業格局,就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而最大的抓手正是佛北戰新産業園和“雙十園區”。

  第四,這是夯實基層基礎、促進共同富裕的大布局。

  製造業是佛山立市富民的根本。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就是要讓相對落後的區域富起來。

  隨着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要實現區域協調、共同富裕,關鍵在於基層基礎。作為佛山推進“百千萬工程”的主&&、主抓手,佛北戰新産業園對鞏固基層、發展基層意義重大。

怎麼建?突出3個“高”和4個“三”

  園區大、涉及面廣,而且還是新的産業領域。佛北戰新産業園對佛山來説,是史無前例的工程。

  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看來,佛山是製造業大市,要發展新興産業,既揚優勢,又要補短板。不僅要引進優質項目、高端人才,也要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

  要如何來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 

  今年7月&&的《佛山大型産業集聚區(佛北戰新産業園)産業發展規劃》中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舉全市之力深入推進佛北戰新産業園建設,力爭建成世界一流水平、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現代化産業集聚區。

  話雖然簡短,但目標遠大,信息量也很大。

  首先,強化了責任。

  佛北戰新産業園不是一區一鎮的事,而是要集中資源,舉全市之力。

  其次,明確了方向。

  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不能閉門造車,要開放合作,瞄準世界一流。

  最後,找準了定位。

  不能再走隨波逐流、盲目發展的老路,而是要聚焦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突出現代化。

  知易行難,佛山具體是怎麼做的?可用3個“高”來歸納。

  其一,高效率運作,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

  佛山組建了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為指揮長的佛北戰新産業園三水指揮部,下設7個辦公室,建立全市綜合調度協調機制,整合市、區資源。

  同時,抽調市、區超百名幹部,其中40多人駐點辦公,國土、招商、政數、財政等4個市直部門進駐園區,省市區三級協同高效推進園區建設。此外,17個省市審批事項下放園區,啟用佛北戰新産業園三水片區“益曬你”企業服務中心,推動“園區事情園區辦、園區事項高效辦”。

  這樣的制度設計,有4個特點,即精簡架構、理清鏈條、充分授權、突出重點。既強化市級統籌,重構扁平化管理架構,又下放管理權限。

  其二,高能級打造,省市區共建、瞄準3.0升級版。

  園區建設不能亂撒胡椒面,也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佛北戰新産業園按照3.0升級版要求,積極打造新型産業園區的標杆。

  以雲東海醫藥健康産業園為例,結合醫藥健康産業的發展規律和新型園區的標準要求,突出4個“三”。

  第一是生産、生活、生態“三生”共融;

  第二是産業鏈、創新鏈、供應鏈“三鏈”共強;

  第三是藥品、藥械、藥檢“三藥”共倚;

  第四是省、市、區“三級”共建。

  特別是在省市區共建方面,導入省、市優質資源,提升園區能級。比如,與省藥監局共建全省藥品監管綜合改革先行區,“兩所一中心”入駐園區;與省衛健委共建“一基地兩中心”。

  其三,高質量招商,不搞“裝到籃子裏都是菜”。

  以前,有些地方不管項目好與差都引過來,結果把有限的製造業空間給擠佔了。

  在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路乾看來,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扶持本土科創類企業發展,推動增資擴産;另一方面,要建立規模較大的市級産業基金,重點投向新興産業,促進招商引資。

  在這方面,2021年以來,佛山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招商工作機制改革,市、區兩級成立專門負責招商引資的投資促進局或招商局,組建醫藥健康、新型儲能等7個重點産業招商專班和4個駐外地招商工作組,突出精準招商。

  佛北戰新産業園還實施市、區、鎮一體化招商引資工作機制,成立了産業基金,促成一批超百億項目相繼落戶建設。

帶來了啥?“吸金”與生態圈再造

  作為佛山史上最大的園區,佛北戰新産業園跨界融合的特徵鮮明。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跨越空間,融合市區鎮之力。

  佛北戰新産業園的最大魄力就是打破行政邊界和區域壁壘。它涵蓋南海的獅山、丹灶、裏水以及三水的西南、雲東海、樂平、蘆苞、大塘和白坭,摒棄了以區、鎮為界限“畫地為牢”的做法。

  其二,跨越産業,融合新興領域之力。

  佛北戰新産業園的最大特色就是打破路徑依賴、瞄準新興産業。對以傳統製造業見長的佛山來説,發力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産業,是自我挑戰,更是新的跨越。

  從2021年11月佛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首次提出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到隨後被省政府列為全省七個大型産業集聚區之一;從2022年2月佛北戰新産業園正式開園,再到如今優質項目扎堆落戶……近兩年來,佛北戰新産業園步步進階。

  那麼,它究竟帶來了什麼?

  不得不提的是,佛北戰新産業園在推動佛山改變工業不連片、供地不保障、産業不高端、招商不給力的狀況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帶來了更多的優質項目。

  最近公布的一組數據,讓佛山又一次出圈。

  今年1-8月,佛山全市簽約投資總額2781.7億元,同比增長18.22%。

  引進項目不僅多,“塊頭”也很大。

  寧德邦普項目,238億,一舉創下佛山單個項目投資額的最高紀錄。

  還有很多項目也相當“威水”。

  星源材質項目,200億。

  一汽-大眾汽車新項目,160億。

  瑞浦蘭鈞項目,125億。

  細看就會發現,這幾個“巨無霸”有不少共同特點。它們不僅都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也都落戶在佛北戰新産業園。

  實際上,佛北戰新産業園和十大特色製造業園區“大單”不斷、非常“吸金”,近兩年引進10億元以上重大産業項目82個,超百億項目12個,總投資3248億元。這是佛山最直接的收穫。

  二是帶來了更廣的製造業空間。

  過去常有企業反映,有項目卻無地可落。為此,佛山幹了兩件大事:一個是把工業用地規模由350平方公里調整到450平方公里,另一個就是規劃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和“雙十園區”。

  這就騰出了更多高質量的産業空間,增加了用地供給。就像廣東醫谷雲東海項目運營負責人楊煥清説的那樣,項目從簽約、拿地到動工速度很快。

  三是帶來了更完善的産業生態。

  近年來,佛北戰新産業園和“雙十園區”的相關規劃及扶持辦法陸續落地。全市也不斷推出扶持産業發展的措施。比如,設立總規模300億元的製造業轉型發展基金,設立40億元産業並購基金以及重金獎勵企業上市、科技創新。

  這一定程度上再造了佛山的産業生態圈,也讓這座城市在新興産業的風口起舞。

  以鋰離子電池為例,2021年以前並不是佛山的主要工業産品,而今年迎來爆發式增長,1-7月産量大增69.1%,增速居全市各主要工業産品之首。

  這也印證了,改變已然發生。

  佛山還有更大的雄心:爭取到2025年把新型儲能、醫藥健康、工業機器人産業培育成為千億集群;到2026年,發展形成十個左右新興領域的千億元級産業集群。

  英國歷史學者麥考萊説,一個浪頭也許很快會平息,然而潮流卻永遠不會停止。

  佛山北進,打造戰新産業集聚圈,希望挺立時代潮頭。

  這是一條佛山過去從來沒走過的路。前方有多寬闊,時間終將給出答案。(周歡)

【糾錯】 【責任編輯:王航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