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入伏 “燃”動經濟-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3 07/12 08:19:19
來源:南方日報

廣東入伏 “燃”動經濟

字體:

  廣東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圖為前日傍晚的廣州大橋。記者 梁鉅聰 實習生 陳建壬 攝

  “夏至三庚數頭伏。”隨着廣東正式入伏,豐富多彩的清涼消費、消暑産品、避暑活動,正持續帶動夏日消費新活力、激發夏日經濟新動能。即日起,推出“‘燃’動經濟”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樹上的石榴綻開笑臉,蟬一聲聲鳴叫。當夜市小店煙火升騰,笑聲夾雜着香氣撲鼻時,盛夏的伏天,就這樣來了。

  7月11日起,廣東進入了為期40天的“加強版”三伏天。持續的高溫熱浪“燃”出了消費新業態,激活了經濟新動力。

 高溫天催生“生産熱”

  進入三伏天后,廣東天氣將持續高溫炙熱。而從更大範圍看,高溫已成為全球“烤”驗。7月4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宣布厄爾尼諾出現,預計此次事件至少為中等強度。

  在厄爾尼諾發展年夏季,我國華北南部、華中北部、華東中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易偏高。同時,它會使我國北方季風區秋冬季降水偏少,易形成氣象乾旱;我國南方秋季則降水增加,易發生內澇災害。

  “未來20至30年內,全球溫度持續攀升不可避免,特別是隨着夏季到來,北半球極端高溫的肆虐將成為常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魏科&&。

  夏日熱起來,生産也跟着火起來。農業興、製造忙、動能足,夏日的廣東,“燃”出了經濟新活力。

  農業生産旺,智慧農場效率高。眼下,廣東1300多萬畝早稻陸續進入成熟期,相繼開鐮收穫。走進茂名高州市寶光街道車田尾村試點的智慧農場,只見千畝早稻稻穗飽滿,多&收割機在稻田“忙碌”作業。水稻生産的全程機械化,既減少人工成本,又提高糧食産量。

  “今年高州市早稻播種面積為40多萬畝,目前收割已經超過三成,預計7月中旬將完成全部收割工作。”高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

  在廣東早稻主産區之一的湛江雷州,水稻種植戶吳正體自6月中旬便着手準備位於東西洋的早稻搶收工作。“今年幾百畝早稻全都收完了,平均畝産900多斤,加上早稻收購價也較高,是個豐收季。”

  企業製造忙,降溫家電銷量漲。在深圳艾尼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新下線的一批電風扇正在打包準備出庫。“由於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高溫缺電,這種白天利用太陽能充電,夜晚照明,還能給手機充電的儲能電扇出口十分火爆。”該公司總經理趙喜平説。

  不僅僅是風扇,商用空調、熱泵空調的需求也很大。目前,美的在意大利投資建設新的熱泵空調生産基地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這將補充美的在國內的生産能力,熱泵關鍵材料將在歐洲生産和銷售,從訂購到交貨的周期將從5個月縮短到1個月。”美的建築技術海外事業部總經理程林説。

  電力保障忙,多措並舉穩供應。截至7月11日,南方電網統調負荷再次創新高,2.272億千瓦,較前一天增加148萬千瓦。預計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南方電網最高負荷將達2.45億千瓦,同比增長10%。為確保迎峰度夏能源電力平穩有序供應,南方電網公司全面提速181項重點工程,預計年內投産66項,計劃明年投産59項。

  “廣東目標網架第二階段工程已進入建設高潮。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西段工程正加快推進,其中外環東段工程將於近期貫通,力爭年底前全面建成廣東目標網架。”南方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屆時將進一步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有效提升電網對廣東未來沿海核電、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規模發展的適應性,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堅強支撐。

  “熱”消費撬動新引擎

  在氣象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作“一度效應”,即氣溫發生1℃的變化,商品的銷量就會發生極大的變化。連日來,廣東氣溫持續走高,熱浪襲來的同時也點燃夏日消費,成為激發經濟動力的新引擎。

  燈火璀璨處,熙熙攘攘,夜經濟火起來。在廣州,“Young城Yeah市”廣州夜間消費節於7月12日晚啟動,廣州市11區及各商圈、商貿企業、金融機構等全産業鏈,將聯動舉辦老字號夜生活外擺營地、未來美食集市、廣州千家酒吧狂歡節等特色活動,掀起持續不斷的夜間消費熱潮。

  新“夜”態激發城市新活力。日前發布的《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廣東共有廣州、深圳、東莞、惠州、揭陽、茂名等14個城市上榜2023年中國夜經濟繁榮度Top100城市。根據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的調研數據,七成受訪者&&一個城市的夜生活會成為吸引他們去旅游的重要原因。

  一飲而盡後,沁人心脾,清涼經濟火起來。“我們今年新推出的小汽氣泡酸奶、鮮奶布丁等産品都很受歡迎。”燕塘乳業營銷事業部副總盧建峰説,依託國家級乳品科創中心,並結合嶺南飲食文化來研發差異化的産品,公司每年均有全新産品推出,接下來還有數款新品即將推出。

  持續的高溫天氣還帶動了防曬産品等進入銷售旺季。在東莞匯一城的名創優品店內,防曬墨鏡、太陽傘、漁夫帽等防曬商品琳瑯滿目,店內顧客絡繹不絕。“最近連續高溫,很多市民都很注重防曬,不少人買齊墨鏡、帽子、防曬衣等全套設備。”店內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入夏以來店內防曬用品銷量不斷攀升。

  湖光山色前,游人如織,暑期經濟火起來。在清遠,各大漂流景區近期迎來了首波暑期游熱潮。以“不用涂防曬霜”為特色的古龍峽漂流,就“圈粉”了很多年輕游客及親子家庭。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港車北上”政策的落地,古龍峽景區近期還推出了“港車車主免票”“港人門票優惠”等優惠政策,不少來自香港的游客&&:“在古龍峽體驗到了自然風光與漂流避暑帶來的快樂,收穫了完美的一站式度假體驗。”

  把握“熱經濟”新機遇

  “夏日經濟”的回歸反映了消費市場的韌性和潛力。在業內專家看來,鼓勵發展“暑期經濟”“夏日經濟”“夜經濟”等,有利於培育消費熱點、提振消費信心和消費預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降轉升,同比增長3.1%;全國餐飲收入降幅比5月份收窄17.1個百分點;全國電影票房收入降幅比5月份大幅收窄。

  “總體看,6月份消費市場呈現加快恢復勢頭,但上半年消費市場運行承壓,餐飲收入等增速仍未轉正。下階段,要落實落細一系列支持市場主體、提升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的促消費相關政策,推動消費市場持續恢復。”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司長董禮華説。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安寶軍&&,下半年將多措並舉促進消費持續恢復,進一步擴大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消費,加快推進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健康有序發展,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同時,加快健全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改善優化縣域消費渠道。

  “促進消費,要把人吸引到景點和城市街道上來,要有煙火氣。”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可通過一些水上活動或者“夜經濟”以及發放消費券等形式,盤活“夏日經濟”。

  在廣東,一系列促進夏日消費的舉措正在推進:廣州鼓勵市場主體提供食、住、行、游、購等夜間延時服務,鼓勵先行區開設深夜營業專區、24小時便利店、24小時書店;深圳舉辦“夏日暢購網購節”,聯動服飾、食品、家居、電子等品牌商家參與,發放優惠券總金額達2000萬元。

  茂名開展荔枝旅游季“惠民促消費”活動,浪漫海岸、禦水古溫泉、放雞島、高州仙人洞、廣墾熱帶農業公園等16家A級景區提供門票、住房優惠,派發1000萬元文旅消費券;汕頭&&16條措施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將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及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7月11日,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發布的6月份物價數據顯示,服務需求持續恢復,賓館住宿、旅行社收費、其他住宿、景點門票、交通工具租賃費價格分別上漲22.3%、8.0%、7.5%、6.7%和6.2%;金飾品、鉑金飾品價格分別上漲13.5%和6.4%。

  “越來越多的夏日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得到充分融合呈現,有利於消費全面復蘇,為全年經濟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礎。”廣東財經大學大灣區雙循環發展研究院(商貿流通研究院)教授王先慶認為,在政府、企業共同努力下,夏日經濟的蓬勃發展將助力廣東創造更多時尚元素、融合新業態,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建設。

  記者 昌道勵 張子俊 許寧寧 劉倩

  策劃:王溪勇 統籌:袁佩如

【糾錯】 【責任編輯:李慶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