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頻道:徐樂靜 翁璟
王汝財是個土生土長的浙江蘭溪人,多年來,他和哥哥王汝清一起住在一間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裏,可謂是“家徒四壁“。
加之他們人太老實,話不多,兄弟二人50歲左右都沒有娶到老婆。
2013年,蘭溪城中村改造&&“雙高套”政策,王汝財第一批簽字同意搬遷。很快,兄弟二人每人獲得了190平方米的高層安置。
王汝財選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剩下的面積換成了賠償款,好好地把家裏裝修了一番。當年11月底,就娶了老婆,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好日子。
王汝財所在的排嶺村位於蘭溪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
隨着城市的擴張,該村四週建起了行政服務中心、客運西站等,周邊人流量大,十分熱鬧。但由於當地基礎設施落後,沒有下水管網、沒有公共綠地,存在房屋老化、消防問題大、環境臟亂差等問題。
這些問題長期困擾着村民,致使村民生活質量差,矛盾多。而排嶺村也隨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城中村”。
“不是不想拆遷,只是難度太大了。”排嶺村黨支部書記吳瑞康回憶説,早在2002年,村裏就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集體決定異地建新村,只是拆遷一事牽扯太多,太複雜,從2002年到2010年一直進展不太順利。
隨着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改善民生,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實現人民住有所居,排嶺村這座“城中村”的改善拆遷變得迫在眉睫。
根據《蘭溪市城區農村住房改造實施辦法》,當地擬定了《排嶺村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安置辦法》,2013年9月16日,正式啟動排嶺村集體土地房屋徵收安置工作。
截至2013年,111套排屋全部建成,高層安置房也已經結頂。這次拆遷安置工作出奇的順利,三周完成70%,六周完成80%,僅用半年時間拆除任務全部完成。
蘭溪市蘭江街道社會事務辦副主任徐躍彬透露了緣由,因為蘭溪在拆遷之前&&了實實在在的惠民“雙高套”政策。
所謂“雙高套”,是指在兩方面“高”,第一是根據村民現有房屋合法佔地面積,在拆遷時往上高一檔;第二是在“原本高一檔的面積”和“按家庭人口批基建房限額面積”之間,選擇高的一個來安置。另外,在安置的排屋和高層樓房之間選擇,選擇排屋的按照1:1安置,選擇高層的按照1:4安置。
例如村民吳竹清一家三口,他們原本住着一套120平方米的二層樓,拆遷後就高安置了125平方米,因為他家選擇了高層安置,所以總共獲得了500平方米的安置建築面積。
“我們夫妻兩人住一套,女兒住一套,還有一套既可出租也可以出售。”吳竹清家選了三套房子,如今日子過得樂呵呵的。
據悉,排嶺村改造拆遷已經成為浙江省的典範,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強曾在會議上點讚蘭溪的“雙高套”政策,要求其他各地學習借鑒。